[发明专利]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5459.9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达哉;中野俊文;北泽龙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7M1/02 | 分类号: | B27M1/02;B27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木制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木材压缩成形为预定的三维形状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自然原料的木材备受瞩目。木材具有各种各样的木纹,所以,根据 从原木选取的部位而产生个体差异,该个体差异成为每个产品的个性。并且,由于长 期使用而产生的瑕疵或色调的变化本身也成为独特的风格,有时会令使用者产生亲切 感。由于这些原因,木材作为能够创造出使用合成树脂或轻金属的产品所不具有的个 性和品味的产品的原材料而备受关注,其成形技术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
以往,作为这种木材的成形技术,公知有如下技术:对吸水软化后的一张木材进 行压缩,并与压缩方向大致平行地切割该木材而得到板状的一次固定品,然后,一边 使该一次固定品加热吸水一边将其成形为预定的三维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还公知有如下技术:临时固定在软化处理后的状态下压缩的一张木材,并将该 木材放入模中使其恢复,从而进行模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78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77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对压缩后的木材进行切削的情况下,存在水分容易 从其端面浸入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对端面实施防止水分浸入的加工,但是, 该情况下,存在工时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增加工时就能够防止水分 浸入到在压缩后切削的木材的端面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在本发明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中,该压缩木 制品是通过对木材进行压缩成形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具 有:压缩工序,通过一对模具夹持从原木选取的预定形状的坯料并对其施加压缩力; 以及分割工序,通过切削将在所述压缩工序中压缩的坯料分割成多个部分,所述坯料 中的与在所述分割工序中分割的多个部分的边界对应的区域在所述压缩工序中的压 缩率比该坯料的其他区域在所述压缩工序中的压缩率大,所述边界的宽度比在所述分 割工序中切削所述坯料时的切削宽度大。
本发明中的压缩率是指,由于压缩而引起的木材的壁厚的减少量ΔR与该木材的 压缩前的壁厚R的比值ΔR/R。这里,压缩率的定义域为0≤(ΔR/R)<1。
并且,本发明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一对模 具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所述压缩工序中与坯料抵接的表面中的与所 述多个部分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从该表面突起。
并且,本发明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坯料中 的与所述多个部分的边界对应的区域比其他区域厚,所述一对模具中的在所述压缩工 序中与所述坯料抵接的面为平滑面。
并且,本发明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将在所述 压缩工序中压缩的坯料分割成多个部分之前,具有一边对该坯料在大气中进行加热一 边将其整形为预定形状的加热整形工序。
并且,本发明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所述加热 整形工序中,对与所述预定形状对应的一对加热整形用模具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后 的一对加热整形用模具夹持所述木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坯料进行压缩时,使与在压缩后通过切削而分割的多个部分的 边界对应的区域的压缩率比其他区域的压缩率大,并且,使该边界的宽度比切削宽度 大,所以,由于切削而产生的端面的密度比其他部分的密度高。并且,在压缩工序中 进行这种切削端面的高密度化,所以,不需要在其他工序中进行防止水分浸入切削端 面的加工。因此,不增加工时就能够防止水分浸入在压缩后切削的木材的端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取材工序的概要的 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木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压缩工序的概要和模 具的结构的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