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照相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5913.0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昌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照相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抑制不必要的辐射的功能。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设备一旦动作,其内部所具备的电子部件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如果该不必要的辐射泄漏到框体外部,则对其他电子部件的动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尽量使该不必要的辐射不泄露到框体外部的对策。因此,以往,为了抑制来自电子设备的内部所具备的电子部件等的不必要的辐射,提出了在树脂性框体上涂敷导电性涂料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现有的方法中需要导电性涂料的涂敷及干燥等多个工序,组装所需的工序增加。另外,在导电性涂料充分干燥之前无法进入到下一个工序,因此需要花费用于等待导电性涂料干燥的时间。再有,导电性涂料(与金属板等相比)是比较高价的材料,另外需要用于进行涂敷及干燥的专用机械(高价的机械),因此制造成本对应地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8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抑制不必要的辐射,组装所需的工序较少且时间也被缩短,并且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树脂制的外壳,在内部容纳有电子部件;以及金属制的屏蔽部件,安装在外壳的内侧,屏蔽部件具备至少一个铆接孔(用于固定部件的孔),在铆接孔的周围设置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铆接片(固定部分),外壳在与铆接孔对应的位置具备凸起部(用于固定部件的凸起部),在将屏蔽部件安装于外壳的状态下,凸起部压入到铆接孔中从而凸起部被变形的多个铆接片夹住,由此屏蔽部件固定于外壳。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备:树脂制的外壳,在内部容纳有照相机图像摄影用的电子部件;以及金属制的屏蔽部件,安装在外壳的内侧,屏蔽部件具备至少一个铆接孔,在铆接孔的周围设置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铆接片,外壳在与铆接孔对应的位置具备凸起部,在将屏蔽部件安装在外壳的状态下,铆接孔嵌入到外壳的凸起部从而凸起部被多个铆接片夹住,由此屏蔽部件固定到外壳。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存在其他的实施方式。因此,该本发明的公开是用于提供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不是用于限定在此记述并请求的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照相机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设备(照相机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将屏蔽部件安装在电子设备(照相机装置)的外壳上的样子的图;
图4是说明安装有屏蔽部件的外壳热变形的样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照相机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屏蔽部件安装在电子设备(照相机装置)的外壳上的样子的图;
图7是说明安装有屏蔽部件的外壳热变形的样子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
2:外壳;
3:屏蔽部件;
4:铆接孔;
5:铆接片;
6:凸起部;
7:定位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取而代之,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树脂制的外壳,在内部容纳有电子部件;以及金属制的屏蔽部件,安装在上述外壳的内侧,屏蔽部件具备至少一个铆接孔,在铆接孔的周围设置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铆接片,外壳在与铆接孔对应的位置具备凸起部,在将屏蔽部件安装于外壳的状态下,凸起部压入到铆接孔中,凸起部被变形的多个铆接片夹住从而屏蔽部件固定于外壳。
通过此构成,对齐屏蔽部件的铆接孔和外壳的凸起部的位置而将凸起部压入到铆接孔后,则凸起部被变形的铆接片夹住从而屏蔽部件固定到外壳。由此,不需要使用用于固定的其他部件(固定螺丝、铆接部件等),通过简单的工序能够将屏蔽部件固定到外壳。通过屏蔽部件能够抑制来自电子部件的不必要的辐射泄漏到外壳外部。在此情况下,与现有的涂敷导电性涂料的方法相比,不需要导电性涂料的涂敷及干燥等工序,因此组装所需的工序较少且时间也被缩短,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