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靠背可移动的坐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7148.6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A4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022 | 分类号: | A47C1/022;A47C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背 移动 坐具 | ||
1.一种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在支撑体上的下部框架;
以上下变位产生件为媒介,与所述下部框架相连结的上部框架;
设在所述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弹性件;
设在上部框架的左右侧边缘,并与靠背框架相连结,从而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移动件;
当结合在上部框架的座席部上施加负荷时,由于所述上部框架下降而发生的变位,在前后移动件上转变为直线运动,而使所述靠背框架前移的动力产生部;
当在座席部施加负荷时,成为靠背框架只能朝前方移动的半锁(half-lock)状态,当施加在座席部的负荷消失时,成为靠背框架可朝后方移动的解锁(unlock)状态的开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变位产生件,由连接所述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多个垂直滑动件或可铰接的多个链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部包括:
在下部框架的上面垂直方向设置的垂直齿条;
结合在上部框架的齿轮箱;
与设在所述齿轮箱下侧的第一轴相结合,并与所述垂直齿条相啮合的小齿轮;
与所述小齿轮相邻接,并结合在所述第一轴的垂直伞齿轮;
在所述齿轮箱内部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在其下面结合与所述垂直伞齿轮相连结的水平伞齿轮,而进行旋转的正齿轮;
结合在靠背下部侧,并与所述正齿轮相啮合而朝靠背框架传递动力的水平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产生部,在正齿轮的一侧具备与止动杆相连结而选择性地与正齿轮结合或解除的止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包括:为了能够根据座席部的负荷有无而改变转动方向,在所述上部框架的内部前后方向结合的转动闩;连结在靠背框架下面,可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对所述转动闩选择性地结合或分开的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座席部能够以上部框架的后端部为固定部进行上下移动,在所述座席部的前方端部下面设有与所述转动闩的前端部相连结的推杆,从而能够根据所述座席部的移动使转动闩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朝向座席部下面的上部推杆;上端部通过上部推杆的下侧插进而可以移动,下端部与所述转动闩相结合的下部推杆;设在所述上部推杆与下部推杆之间的线圈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具备设有在转动闩与挂钩之间前后方向穿孔的缝隙的闩导向件,并且在所述挂钩上相隔距离设有两个突出的限位销,所述挂钩贯通所述缝隙设置,且通过两个限位销形成拘束的状态,而限制所述挂钩的转动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可移动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具备按压转动闩的前方端部而调节转动闩为解锁状态的解除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4有限公司,未经A4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71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