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控制照明元件的照明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7340.5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B·D·雅尔布特;B·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LSI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韩宏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控制 照明 元件 技术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9年4月2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426531的权益。每一个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以引用的方式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照明控制装置以及相关方法。更具体地,照明控制装置可以使用并且发送无线控制信号以操作和控制远程照明元件。
背景技术
诸如灯泡和发光二极管(LED)之类的照明元件的控制一直是照明设计中重要的因素。在任何照明的实施中都期望快速和有效地操控照明元件。当前,控制照明元件的方法包括硬接线控制单独的照明元件。
涉及几乎所有照明装置的另一个设计是控制照明行为。在照明元件用于各种功能时,例如发出彩色光,间断定时发光或其他方式,设计人员可以开发用于控制这些光学特性的方案。而且,目前的方法包括硬连线控制每一个照明元件以管理光学特性。
涉及大多数照明装置的一个设计是功率损耗和控制。设计人员正在日益转变到替代设计来控制照明元件的功率使用,这最终有助于消费者降低运行成本。例如,一个替代设计在于实现在没有活动触发运动传感器的时间段后自动关闭照明开关。类似地,远程控制照明元件是打开和关闭照明元件的另一个方法。
设计人员的另一个关注在于空间内照明元件的移动性。在某些应用中,照明元件不是固定的,并且系统需要控制移动的照明元件的光学特性。如果照明系统用于在空间内照明不同的区域,则最优的系统操作会要求该系统内的照明元件是移动的,同时保持控制它们的光学特性。例如,在舞台照明中,常规地操控照明分布,以使得照明元件必须移动,同时保持控制它们的光学特性。
鉴于这些考虑,期望有效地无线控制照明元件及其光学特性。期望通过控制照明元件以有助于减少功率损耗的系统和方法。照明元件的高速、有效的无线控制在需要远程控制照明元件的光学行为的某些照明实施中是有吸引力的特征。而且,移动照明元件的无线控制也是照明装置和方法所期望的特征,从而允许用户容易地操控待照亮空间内的照明分布。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提供照明元件的无线控制的照明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描述用于发送的投影器系统和用于接收光控制信号以操控模块上的照明元件的模块。投影器可以将两维控制信号发送到目标空间以控制该目标空间内的照明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影器系统可以时间复用地发送控制图像以连续地将二维控制图像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标空间上和通过该目标空间。该投影器系统可以包括红外(IR)发光二极管(LED)的阵列以光发送二维控制图像。投影器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简单透镜以放大和指向控制图像。
在实施例中,用于接收光控制信号的模块可以接收红外信号。在替代实施例中,由用于接收光控制信号的模块控制的照明元件可以包括LED。
应该理解,尽管在本申请中描述了某些实施例/方面,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从以下具体描述中,其他实施例/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通过说明的方式展示和描述示例性实施例。该技术可以具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细节可以以各种其他方式来修改。因此,附图和详细描述实质上是作为说明性的,而并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描述并在结合附图一起来阅读时可以更加充分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这在实质上应理解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相反重点在于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无线信号投影器的实施例;
图2所示为将图像转换成控制信号图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反应模块的实施例;
图4所示为控制反应模块上的照明元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
图6示出图5的实施例的替代视图;以及
图7至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反应照明模块的不同应用。
尽管在附图中示出某些实施例,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示出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并且所示实施例的变型及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预见并可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I工业公司,未经LSI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7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