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接触供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7379.7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西野修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福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M7/538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金春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供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接触供电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感应线路或者感应线圈提供交流电流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往的对上述感应线路提供交流电流的电源装置的一例。
该电源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DC扼流圈(choke),其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被提供直流电流;高频变压器,其由直流电流经由DC扼流圈被提供至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以及连接上述感应线路的次级线圈形成;电容器,其并联连接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第1开关,其连接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子之间;第2开关,其连接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子之间。
另外,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感应线路以及电容器被选定为形成以规定频率发生谐振的谐振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器使第1开关与第2开关交替错开180°来进行开关使得电流以该规定频率流过次级线圈。此外,为了使流向感应线路的电流变大、并且使负载变化的影响为最小限度,高频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线圈数设为1个。
这样通过高频变压器与直流电源绝缘,规定频率的正弦波形的大电流被提供至感应线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67054号公报(图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的无接触供电设备中,第1开关和第2开关最好是正好错开180°而进行开关,但是当开关定时偏离而发生同时导通的定时时,由于存在与开关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因此通过电容器形成环形电路而进行放电,从而无端消耗能量。另外,伴随开关动作所产生的噪声电流在电容器中循环,从而无端消耗能量。另外,为了使第1开关和第2开关进行开关,需要开关控制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伴随开关动作的能量浪费、并且能够不需要开关控制器的无接触供电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无接触供电设备,具备感应线路或感应线圈,该感应线路沿着移动体的移动路径配置,并被提供交流电流,该感应线圈配置在装置停留的规定位置处,并被提供交流电流,在上述移动体中设置通过在上述感应线路中产生的磁通而感应出电动势的受电线圈,或者在上述装置中设置通过在上述感应线圈中产生的磁通而感应出电动势的受电线圈,该无接触供电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直流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流;DC扼流圈,其一端与上述直流电源装置的正输出端子相连接;绝缘变压器,由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形成,该中心抽头与上述DC扼流圈的另一端相连接,该次级线圈与上述感应线路或感应线圈相连接;谐振电容器,与上述次级线圈并联连接,以规定频率与上述感应线路或感应线圈形成谐振电路;第1二极管,其阳极与上述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相连接;第2二极管,其阳极与上述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接;第1开关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二极管的阴极与上述直流电源装置的负输出端子之间;以及第2开关元件,连接在上述第2二极管的阴极与上述直流电源装置的负输出端子之间,其中,上述第1开关元件和上述第2开关元件被交替驱动使得交流电流以上述规定频率流过上述次级线圈。
根据上述结构,从直流电源装置经由DC扼流圈向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提供直流电流,当第1开关元件被驱动时,直流电流从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的一端流向第1二极管、第1开关元件,接着当第2开关元件被驱动时,直流电流从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流向第2二极管、第2开关元件。通过这样交替地驱动第1开关元件和第2开关元件,电流交替地从带有中心抽头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流动,次级线圈中交替流过相反方向的电流。此时,第1开关元件和上述第2开关元件被交替驱动使得交流电流以上述规定频率流过次级线圈,由此交流电流以上述规定频率从次级线圈流向感应线路或感应线圈。
另外,此时,即使开关元件的开关定时偏离而产生同时导通的定时,由于不存在与开关元件连接的电容器,并且存在第1二极管和第2二极管,因此不会随着开关元件的动作而在包括该开关元件的环形电路中流过循环电流,减少能量损失。另外,二极管中存在恢复电流,当被施加反向电压时瞬间流过电流,但是由于只连接有初级线圈,因此不会在上述环形电路中流过循环电流,能量损失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福,未经株式会社大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7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