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整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7688.4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G·J·加吉达;M·P·拉彼恩斯基;J·T·多内尔;S·R·巴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油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62 | 分类号: | B01J23/62;B01J29/74;B01J27/06;B01J2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唐秀玲;林柏楠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整 催化剂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可用于加氢转化方法中的重整催化剂。
相关技术描述
大量烃转化方法可用于改变烃料流的结构或性能。一般而言,这类方法包括:由直链烷烃或烯烃异构成更高度支化的烃,脱氢以生产烯烃或芳族化合物,脱氢环化以生产芳烃和发动机燃料,烷基化以生产通用化学品和发动机燃料,烷基转移等等。
通常,这类方法使用催化剂以促进烃转化反应。通常,理想的是开发具有不同性能如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以加工各种烃进料。因此,发现具有新性能的催化剂可能是有利的。
发明概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重整催化剂可包含铟、锡和催化有效量的用于一种或多种重整反应的VIII族元素。通常,在565℃的温度下暴露在包含100摩尔%氢气的气氛下30分钟以后,基于铟的总摩尔数,至少25摩尔%的铟为In(3+)类。通常,在565℃的温度下暴露在包含100摩尔%氢气的气氛下30分钟以后,基于锡的总摩尔数,不大于25摩尔%的锡为Sn(4+)类。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重整催化剂可包含锡。通常在565℃的温度下暴露在包含100摩尔%氢气的气氛中30分钟以后,基于锡的总摩尔数,至少45摩尔%的锡为Sn(0)类且不大于30摩尔%的锡为Sn(4+)类。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案中,重整催化剂可包含催化有效量的用于催化一种或多种重整反应的VIII族元素、有效量的IVA族元素和有效量的还原元素。通常,如在565℃的温度下暴露在具有100摩尔%氢气的气氛下以后在室温下测定,还原元素和VIII族元素的配位数大于0。
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可提供具有促进加氢转化反应的不同性能和加工不同进料的灵活性的催化剂。
定义
如本文所用,术语“区”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件和/或一个或多个分区的区域。设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应器或反应容器、加热器、分离器、交换器、管、泵、压缩机和控制器。另外,设备件如反应器或容器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区或分区。
如本文所用,术语“料流”可以为包含各种烃分子如直链、支化或环状烷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和任选其它物质,例如气体如氢气,或杂质如重金属,及硫和氮化合物的料流。料流还可包含芳族和非芳族烃。此外,烃分子可简写为C1、C2、C3…Cn,其中“n”表示烃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如本文所用,术语“金属”通常意指当它的化合物在溶液中时形成阳离子的元素。
如本文所用,术语“催化有效量”通常意指加入催化剂载体中以促进烃料流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反应的量。通常,催化有效量基于催化剂的重量为至少0.005%,优选0.05%,最佳地0.10%。
如本文所用,术语“促进有效量”通常意指在催化剂载体上提高在烃料流转化中的催化性能以例如促进料流中至少一种化合物反应的量。通常,促进有效量基于催化剂的重量为至少0.005%,优选0.05%,最佳地0.10%。
如本文所用,术语“有效量”包括可改进催化性能和/或促进烃料流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反应的量。
如本文所用,术语“条件”通常意指工艺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压力和空速。
如本文所用,术语“载体”通常意指可在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催化活性组分如贵金属以前,或在使载体经受随后方法如氧氯化或还原以前任选与粘合剂结合的多孔载体材料。
如本文所用,术语“卤素组分”通常意指卤离子或任何含卤的分子。卤素可包括氯、氟、溴或碘。作为实例,卤素组分可包括卤素、卤化氢、卤代烃,及包含卤素和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卤素组分包含在催化剂中。
如本文所用,术语“含卤素化合物”通常意指任何含卤的分子。卤素可包括氯、氟、溴或碘。通常,含卤素化合物可以为气流的一部分,包括化合物如氯气、氯化氢或全氯乙烯,并可提供卤素组分给催化剂。
如本文所用,术语“催化剂前体”通常意指已加入一种或多种催化活性组分如贵金属,但没有经受随后方法如还原或硫化以完成催化剂生产的载体。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催化剂前体可具有催化性能并可用作“催化剂”。
如本文所用,术语“室温”通常意指20-25℃的温度。
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油品公司,未经环球油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7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