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胺化合物、电荷传输材料、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有机EL显示装置及有机EL照明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8115.3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达志;饭田宏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9K11/06;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郑树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电荷 传输 材料 组合 机场 发光 元件 有机 el 显示装置 照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及电化学上稳定、且可溶于各种溶剂的单胺化合物、包含该单胺化合物的电荷传输材料、包含该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含有含该电荷传输材料的层且具有高发光效率及驱动稳定性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及具备该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有机EL照明。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了对使用有机薄膜的场致发光元件(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开发。作为有机薄膜的形成方法,可列举真空蒸镀法和湿式成膜法。其中,湿式成膜法具有无需真空工艺、易于实现大面积化、且容易在一层中(涂布液)混入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种材料等优点。
作为利用湿式成膜法形成的发光层的材料,主要使用的是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 vinylene))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高分子材料,但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存在下述问题:(1)难以对高分子材料的聚合度及分子量分布加以控制;(2)连续驱动时会因末端残基而引起劣化;(3)材料本身很难实现高纯度化,因而包含杂质;等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现状是:与利用真空蒸镀法得到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相比,利用湿式成膜法形成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驱动稳定性不良,除了一部分以外尚未达到实用水平。
作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有机场致发光元件,该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是如下获得的,即,将多种低分子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发光材料)而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混合并利用湿式成膜法来形成有机薄膜,再使用该有机薄膜得到有机场致发光元件,其中,作为空穴传输性的电荷传输材料,使用的是如下所示的化合物H-1及H-2。
[化学式1]
[化学式2]
并且,对于使用通过湿式成膜法形成的包含多种低分子材料的有机薄膜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而言,为了提高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在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利用磷光发光的元件,其中,作为电荷传输材料,使用的是如下所示的化合物H-3、H-4及H-5。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73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009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44,No.1B,2005,pp.626-62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化合物H-1、H-2、H-3、H-4及H-5相对于溶剂的溶解性未必充分。这样一来,则需要在涂布溶剂中使用氯仿等卤类溶剂,而卤类溶剂将对环境造成很大负担。另外,卤类溶剂中所含的杂质很可能导致材料发生劣化,并且,可以推测,通过采用卤类溶剂的湿式成膜法而得到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驱动稳定性不充分。
此外,由于上述化合物H-1、H-2、H-3及H-4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因此可以认为,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在耐热性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上述化合物H-1、H-2、H-3、H-4及H-5非常容易结晶化,因而利用湿式成膜法很难获得均匀的非晶质膜。
另外还可以推测:在使用磷光发光材料作为发光材料时,由于化合物H-1的三重激发能级低,因此,使用包含化合物H-1和磷光发光材料的组合物而形成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低。
基于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及电化学上稳定、且可溶于溶剂的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含有该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高驱动稳定性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及具备该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有机EL照明。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下述通式(1)所示的单胺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优异、且具有高非晶性,因此可通过湿式成膜法形成薄膜,并且,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性及电氧化还原耐久性、且具有高三重激发能级,因此在用于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时可显示出高发光效率及高驱动稳定性,并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下述1~11。
1.一种单胺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
[化学式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照明器件支撑构造
- 下一篇:透皮格拉司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