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用刀片和端面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8365.7 | 申请日: | 201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宇野和之;西谷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
主分类号: | B23C5/20 | 分类号: | B23C5/20;B23B27/14;B23C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刀片 端面 铣刀 | ||
1.一种切削用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刀具本体,具备:
第1面,形成有前刀面;
第2面,与该第1面相对;
周侧面,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之间延伸,形成有具有正的后角的后隙面;以及
切削刃,形成于所述前刀面和所述后隙面的交叉部,
所述后隙面,与该切削用刀片的给予的转角相关而形成,具有主后隙面、第一副后隙面以及在该主后隙面和该第一副后隙面之间延伸的中间后隙面,
所述切削刃具有主切削刃、第一副切削刃以及中间切削刃,其中,所述主切削刃形成于所述主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交叉部,所述第一副切削刃形成于所述第一副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交叉部,所述中间切削刃形成于所述中间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交叉部并与该主切削刃和该第一副切削刃连接,
所述中间后隙面具备从所述第1面延伸至所述第2面的凸状的弯曲后隙面,
该弯曲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交叉部,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并且,具有与该弯曲后隙面和所述第2面的交叉部实质上相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弯曲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所述交叉部平行的所述弯曲后隙面的部分的形状,与该弯曲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所述交叉部的形状实质上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关于沿着在所述弯曲后隙面和所述前刀面的所述交叉部形成的弧状切削刃的法线方向的各剖面,所述弯曲后隙面的后角,在将所述弧状切削刃二等分的二等分剖面为最大,随着从该二等分剖面向所述弧状切削刃的两端部侧远离而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当将规定为将所述第一副切削刃和所述第一副后隙面二等分的平面定义为二等分面时,所述弯曲后隙面以与该二等分面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1面向着所述第2面而发生变化的方式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曲率半径为0.4mm以上且2.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后隙面具有在所述弯曲后隙面和所述主后隙面之间延伸的倒角后隙面,
所述弯曲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交叉部,与所述第一副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交叉部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并且,与所述倒角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交叉部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副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所述交叉部的延长线与沿着所述倒角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所述交叉部的延长线形成145°以上且170°以下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后隙面和所述第1面的交叉部的长度为0.4mm以上且所述第1面的内接圆直径的14%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具有大致多边形的形状,
所述切削刃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周侧面的所述交叉部整体连续地延伸,并且是可划分的,
所述后隙面在所述周侧面的整体延伸。
10.一种端面铣刀,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和可装卸地安装有该切削用刀片并围绕中心轴线旋转的刀具本体,
所述切削用刀片,以所述第一副切削刃与所述中心轴线实质上形成直角的方式延伸,并以轴向前角为正且径向前角为负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刀具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钨钛合金,未经株式会社钨钛合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83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