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纳米颗粒制备具有内部孔隙结构的沉淀ZN PP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8503.1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安斯·海卡赖宁;彼得·丹尼孚;蒂莫·莱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欧化工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4/651;C08F4/654;C08F4/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汤国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纳米 颗粒 制备 具有 内部 孔隙 结构 沉淀 zn pp 催化剂 | ||
1.用于制备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通过将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1~3族之一的金属的化合物(CM)与电子给体(E)或其前体(EP)在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1)中反应,来制备所述金属与所述电子给体(E)的络合物(C)的溶液(A);
(b1)将固体物质(SM)添加至所述溶液中,获得悬浮液(S1),其中所述固体物质(SM):
(i)不包含催化活性位点;
(ii)具有低于500m2/g的比表面积;并且
(iii)具有低于200nm的平均粒径;
(c1)在至少50℃的温度下,将所述悬浮液(S1)与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CT)组合,从而导致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沉淀,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CT)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4~10族之一、或者锕系或镧系化合物;以及
(d1)可选地分离所述催化剂;
其中,所述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
(i)具有低于20m2/g的比表面积;并且
(ii)包含所述固体物质(S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CT)被溶于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2)中。
3.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2)通过将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1~3族之一的金属的化合物(CM)与电子给体(E)或其前体(EP)在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1)中反应,来制备所述金属与所述电子给体(E)的络合物(C)的溶液(A);
(b2)将固体物质(SM)添加到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CT)中,获得悬浮液(S2),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CT)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4~10族之一、或者锕系或镧系化合物,
其中,所述固体物质(SM):
(i)不包含催化活性位点;
(ii)具有低于500m2/g的比表面积;并且
(iii)具有低于200nm的平均粒径;
(c2)在至少50℃的温度下,将所述溶液(A)与所述悬浮液(S2)组合,从而导致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沉淀;以及
(d2)可选地分离所述催化剂;
其中,所述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
(i)具有低于20m2/g的比表面积;并且
(ii)包含所述固体物质(S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CT)被溶于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2)中。
5.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在至少50℃的温度下不溶于所述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1)、所述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2)、或者所述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1和所述有机液态反应介质OL2的混合物。
6.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获得的呈固体颗粒形态的催化剂包含:
(a)过渡金属化合物,其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4~10族之一、或者锕系或镧系化合物;
(b)选自化学元素周期表(IUPAC)1~3族之一的金属化合物;以及
(c)固体物质,其中所述固体物质:
(i)不包含催化活性位点;
(ii)具有低于500m2/g的比表面积;并且
(iii)具有低于200nm、优选低于100nm的平均粒径。
7.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固体颗粒:
(a)是沉淀的固体颗粒;并且/或者
(b)不含任何沉淀剂;并且/或者
(c)具有SPAN值为至少2.0的粒径分布。
8.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获得的催化剂进一步通过权利要求9~16中的任一项进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欧化工公司,未经北欧化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85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