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光源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9222.8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敏博;村上悟司;羽田博成;片冈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光源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等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适宜地作为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中的定影用光照射器而使用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
背景技术
最近,在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中,作为定影用光照射器,采用将LED元件等发光元件作为发光源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该LED元件作为发光源的定影用光照射器,为了得到期待的发光强度,通常,高密度地配置大量LED元件而构成。
然而,在这样的定影用光照射器中,伴随着LED元件发光而产生热,投入电力的80%~90%变换成热,因此,大量LED元件各自由于自身的发热或来自周围的受热而温度上升,从而容易成为高温,因此,该LED元件自身的发光效率下降,从而会产生以下危害。
即,在构成定影用光照射器的大量LED元件之中的一部分LED元件产生发光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在被光照射的面产生照度不匀,因此在所得到的印刷图像中局部性产生定影不佳。另外,在构成定影用光照射器的大量LED元件全部产生发光效率下降的情况下,遍布所得到的印刷图像整体而产生定影不佳。
另一方面,提案有如下技术:为了将从LED元件产生的热进行放热,将LED元件配置在内部形成有用于使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通流路的散热器上,由此来冷却LED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1所示,流通流路65形成为,接近多个(在图11中为5个)LED元件66的每一个,具体而言,流通流路65弯曲地形成,以便经过配置于散热器67上的多个LED元件66的全部的正下方区域。
但是,为了利用具备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的散热器而高效率地冷却LED元件,将流通流路设置于LED元件的附近来减少热阻,并且,为了在与散热器的冷却介质之间实现热传导的高效率化,需要增加与散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因此,在冷却大量LED元件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即,流通流路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冷却介质的必要流量也变大,压力损失随之变大,因此难以在流通流路中流通必要的量的冷却介质,所以冷却介质的流量变少,伴随于此,冷却介质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而无法充分地冷却LED元件。
并且,在流通流路中,在上流侧与下流侧,冷却介质产生大的温度差,即,产生大的温度梯度,从而无法均匀地冷却大量LED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0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8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发明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能够有效且具有高均匀度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发光强度的下降以及在被光照射的面上的照度不匀的产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具备使多个分别由1个以上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位于顶面上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器,在其顶面侧高度处,对应于1个或多个发光部而具有用来使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分别与在该冷却流路的下面侧高度处形成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流路及冷却介质的排出流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在散热器中设有多个冷却流路,该多个冷却流路各自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与共通的供给流路及共通的排出流路连接。
在这样的结构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从供给流路的最上游位置开始、经由冷却流路、到达排出流路的最下游位置为止的路径的长度,对于各冷却流路相同。
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冷却流路为环状,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设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构成多个发光部的全部发光元件配置于冷却流路的正上方区域。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被用作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定影用光照射器。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9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