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苯乙烯阻隔层的原位固化管内衬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9422.3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R·J·威斯纳;J·J·小凡托茨克;D·A·梅尔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5 | 分类号: | F16L55/165;B32B27/12;B32B27/40;B32B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苯乙烯 阻隔 原位 固化 内衬 | ||
1.用于通道或管道的原位固化内衬,其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层,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是对苯乙烯迁移的阻隔层。
2.权利要求1的内衬,其中所述内衬包括树脂吸收层。
3.权利要求2的内衬,其中所述树脂吸收层是无纺织物材料。
4.权利要求3的内衬,其中所述无纺材料是针刺聚酯无纺织物。
5.权利要求1的内衬,其中所述阻隔层选自乙烯-乙烯醇聚合物和热塑性聚氨酯,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具有根据ASTM D2240测定的大于60肖氏D的硬度。
6.权利要求5的内衬,其中所述阻隔层是具有根据ASTM D2240测定的大于80肖氏D的硬度的热塑性聚氨酯。
7.权利要求1的内衬,其中所述阻隔层具有大约0.5密耳(12微米)-大约3.0密耳(75微米)的厚度。
8.用于通道或管道的原位固化内衬,其包括:
(a)至少一个树脂吸收性材料层;
(b)吸收到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中的热固性树脂;和
(c)在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的至少一面上的三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
(i)与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接触的第一热塑性层;
(ii)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热塑性层之间的第二热塑性阻隔层;和
(iii)第三热塑性层。
9.权利要求8的内衬,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层相同或不同并且选自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共聚酰胺(COPA)聚合物和共聚酯聚合物(COPE)。
10.权利要求9的内衬,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层是具有根据ASTM D2240测定的大约85A-大约98A的肖氏A硬度的聚酯热塑性聚氨酯。
11.权利要求8的内衬,其中所述第二热塑性阻隔层选自乙烯、乙烯醇(EVOH)聚合物和热塑性聚氨酯,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具有根据ASTM D2240测定的大于60肖氏D的硬度。
12.权利要求11的内衬,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具有根据ASTM D2240测定的大于大约80肖氏D的硬度。
13.权利要求8的内衬,其中所述阻隔层具有大约0.5密耳(12微米)-大约3.0密耳(75微米)的厚度。
14.权利要求8的内衬,其中所述三层涂层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层中的每一个具有大约50微米到大约1000微米的厚度。
15.权利要求14的内衬,其中所述三层涂层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层中的每一个具有大约100微米到大约500微米的厚度。
16.权利要求12的内衬,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阻隔层通过在没有多元醇的情况下使扩链剂与二异氰酸酯反应而制成。
17.将通道或管道的空穴加衬的方法,包括将内衬引入所述空穴,所述内衬包括:
(a)至少一个树脂吸收性材料层;
(b)浸润到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中的含苯乙烯的可热固化树脂;
(c)在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的至少一面上的三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
(i)与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接触的第一热塑性层;
(ii)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热塑性层之间的第二热塑性阻隔层;和
(iii)与所述阻隔层接触的第三热塑性层;
将蒸汽或水引入所述内衬的内部开口以迫使所述内衬抵住所述通道或所述管道的内表面并且激活所述可热固化树脂的固化。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树脂吸收性材料层为针刺无纺聚酯织物。
19.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层涂层具有大约100到大约1000微米的厚度。
20.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层涂层具有大约300到大约500微米的厚度。
21.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热固化树脂选自乙烯基酯树脂和聚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未经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94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