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键结合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9535.3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细田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B3/00 | 分类号: | F16B3/00;F16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嵌入在分别形成于旋转轴及联轴器的键槽中的键将旋转轴和联轴器结合起来的键结合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借助嵌入在分别形成于旋转轴及联轴器的键槽中的键将旋转轴和联轴器结合起来的键结合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在键结合机构中,旋转轴(输出轴20)和用于与该旋转轴嵌合的联轴器(旋转构件22)借助嵌入在分别形成于该旋转轴和联轴器的键槽(31、32)中的键(33)而相结合。在这种键结合机构中,在借助键而结合的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存在考虑到组装性而设置的微小的间隙,在传递旋转力时发生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因此,在键结合机构中,由于这种微小的滑移运动的反复进行而容易产生被称作微动磨损的表面损伤。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键结合机构中,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用于使经由形成在联轴器中的中空孔而供给到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的润滑油强制循环的设备,提高润滑性而减少微动磨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92775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键结合机构中,通过设置用于使润滑油强制循环的附带设备,能够提高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的润滑性,也能期待抑制微动磨损发生的效果。但是,由于在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因此在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产生局部性的由划伤产生的微细的磨损粉末。而且,当产生磨损粉末时,该磨损粉末导致微动磨损扩展,此外,松动的产生导致机械精度的下降、功能的下降,也引起振动、噪声的问题。而且,由于磨损粉末的粘着,导致发生使键结合机构本身不能分解、修理的程度的破损。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很难抑制由于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所引发的微动磨损的扩展、键结合机构的耐久性的下降。另外,在进行润滑油的强制循环的情况下,也导致设备的复杂化及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结合机构,该键结合机构能够在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抑制由于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所引发的微动磨损的扩展,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键结合机构包括:联轴器,其用于与旋转轴嵌合;联轴器侧键槽,其形成于上述联轴器;旋转轴侧键槽,其形成于上述旋转轴;以及键,其用于嵌入在上述联轴器侧键槽和上述旋转轴侧键槽。而且,第1技术方案的键结合机构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联轴器中的与上述旋转轴相对的内周和上述旋转轴中的与上述联轴器相对的外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形成为凹陷的凹部,以使在上述联轴器与上述旋转轴之间产生的磨损粉末能够进入该凹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若在传递旋转力时发生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而产生磨损粉末,则该磨损粉末进入并保持于形成在联轴器的内周及旋转轴的外周中的至少一者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由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产生的磨损粉末导致联轴器的内周、旋转轴的外周被划伤,抑制由磨损粉末引发的微动磨损的扩展。而且,能够抑制由磨损粉末引发的松动的产生、以及由该松动引发的机械精度的下降、功能的下降,还能够抑制振动、噪声的产生。而且,由于还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粘着,因此也能够抑制产生使键结合机构本身不能分解、修理的程度的破损。由此,能够提高键结合机构的耐久性。此外,由于在联轴器的内周及旋转轴的外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凹部,因此也无需导致复杂化及大型化的那样的附带设备,就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键结合机构的耐久性。
因而,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提供能够在旋转轴与联轴器之间抑制由于微小的相对往返滑移运动产生的磨损粉末所引发的微动磨损的扩展、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的键结合机构。
第2技术方案的键结合机构是在第1技术方案的键结合机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形成为槽状。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凹部形成为槽状,因此磨损粉末容易进入到凹部内,而且一旦进入到凹部内的磨损粉末不易出去,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磨损粉末划伤联轴器的内周及旋转轴的外周。此外,仅在联轴器的内周或旋转轴的外周形成槽,就能容易地进行供磨损粉末进入的凹部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未经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9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扣塔架设桥宽较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业务处理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