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干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0251.6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和佳子;小笠原大作;福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B10/04;H04B10/06;H04B10/14;H04B10/142;H04B10/152;H04B10/26;H04B1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干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干接收器,尤其涉及对偏振复用信号(正交复用信号)进行相干检测并指定传输偏振的相干接收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通过网络行进的数据的容量(传输容量)已经增加了。因此,在连接大城市的所谓的大动脉通信通道中,已经引入了每个通道的容量是每秒10吉比特(Gb/s)或40Gb/s的光传输通道。
在10Gb/s的光学传输中,OOK(on-off keying,通断键控)被用作调制系统。另一方面,在40Gb/s的光学传输中,因为光脉冲宽度短至25皮秒(ps),所以波长分散(wavelength dispersion)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使用OOK,40Gb/s的光传输不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相位调制的多级调制系统,并且在40Gb/s的光学传输中,QPSK(正交相移键控)主要被用作调制系统。
此外,在100Gb/s的超高速光学传输中,有必要通过增加复用数来减小所谓的波特率(调制率),以加宽光脉冲宽度。这意味着有必要进一步抑制波长分散的影响。
在超高速光学传输中,偏振复用是抑制波长分散的影响的一种已知方法。在偏振复用中,两个光学信号EX和EY的场强振荡所在的面是垂直交叉的并进入光纤。光学信号EX和EY(即,场强)在光纤中保持正交关系的状态下,在重复进行随机旋转的同时进行传播。在光纤的输出端子处,获得正交复用信号(下文中称作正交信号)SXY=EX+EY,其中旋转角θ是未知的。
作为偏振复用,已知一种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在该光学系统中,使用偏振控制元件和偏振分离元件执行偏振分离。这意味着正交信号SXY=EX+EY通过投影到由偏振分离元件限定的偏振面X′和Y′而分离。从而获得被表示为EX′=aEX+bEY和EY′=cEX+dEY的光信号(输出信号)(偏振分离:a到d表示系数)。
之后,通过对分离后的输出信号进行监视,使输出信号以输出信号变为最大的方式(即,EX′=aEX(b=0)和EY′=dEY(c=0))返回到偏振控制元件,从而估计旋转角θ。
然而,因为偏振控制元件一般具有约100MHz的控制频率(时钟频率),所以难以跟上偏振的高速波动。
另一方面,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在通过对上述正交信号进行相干检测而获得电信号之后,执行偏振分离。因此,在信号处理系统中,正交信号EX+EY被投影到由所检测的局域光所限定的偏振平面X′和Y′上,获得每个偏振平面X′和Y′中的电场信息作为电信号。
这里,作为示例,将使用图14中示出的典型相干接收器来描述借助于信号处理的偏振分离系统。
图14中示出的相干接收器包括局域振荡器(LO)91、90°混合器92、光探测器(PD)93和94、A/D(模拟/数字)转换器95和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96。
正交信号SXY=EX+EY被提供给90°混合器92。90°混合器92也从LO91接收局域光SX′Y′。正交信号SXY在90°混合器92中与局域光SX′Y′干涉并作为干涉信号EX′和EY′而输出。干涉信号EX′和EY′分别由PD 93和94检测。所检测的信号包括电场信息,并且由A/D转换器95量子化(A/D转换)并作为量子化信号ex′和ey′提供给DSP芯片9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0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