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用透明粘合体、光学用透明粘合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0984.X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华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G02F1/1335;C09J18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透明 粘合 层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贴到光学部件上使用的光学用透明粘合体、光学用透明粘合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地,涉及在粘贴到光学部件上时,可稳定地得到透明粘合体两面和剥离片的剥离部分选择性,并且,在从光学部件上除去透明粘合体后进行重新粘贴这种再加工以及光学部件的再使用(循环使用)时,能够稳定且容易地体现透明粘合体两面的剥离部位选择性的高粘合性光学用透明粘合体、光学用透明粘合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通过粘贴透明粘合片来组装光学部件时的操作性和量产性(自动化),重要的是稳定地得到透明粘合片和剥离片的剥离部位选择性。另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环境、资源保护以及基于提高成品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产品设计,在与甚至要考虑到光学部件组装时的再加工、循环使用的设计相适应的生产系统中,重要的是从光学部件除去透明粘合片时,稳定地体现剥离部位选择性。
以往以来,为了得到透明粘合片和剥离片的剥离部位选择性,一直采用改变粘贴在透明粘合片表面和背面的剥离片的剥离力的方法,例如,改变表面和背面上剥离片种类的方法、对透明粘合片的一面实施表面处理而改变透明粘合片的粘合性的方法。
然而,在改变表面和背面上剥离片种类的方法中,即使粘合片的剥离侧的选择性能够稳定化,但为了在粘贴在光学部件后使剥离另一侧的剥离膜时的稳定性最优化,要使剥离片和透明粘合片的粘合性匹配,需要大量的试验验证,在实用上成为很大的课题。另外,每当透明粘合片的规格和被粘物等设计改变时,需要再研究的例子也很多,只能依靠经验的匹配。
另外,在实施表面处理改变透明粘合片的粘合性的方法中,量产性与增加表面处理工序相应地变差,进而由于很难对微小的粘合性进行控制,因此大多使用特殊的装置或非环保溶剂。
另外,在上述方法等中,没有考虑到组装时的再加工和光学部件的循环回收。
以往以来,对于光学部件用的粘合性片和粘接性片提出了一些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赋予能够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和保护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保护板之间的高可视性、冲击吸收性以及生产率,并且在设置时防止密封入空气、能够贴合,提出了一种透光性粘合片,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粘合片由根据JIS Z0237进行的倾斜式滚球粘性试验中球号为5~30(倾斜角30度)的透明凝胶、优选针入度为20~160(JIS K2207载荷50g)的有机硅凝胶形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供在剥离密合在两面上的保护膜时剥离面稳定的交联有机硅系粘接性片、以及有效地制造这种片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交联有机硅系粘接性片,其特征在于,膜厚为100μm以下,两面上密合有保护膜,上述保护膜对该片的剥离力分别为5.0N/m以下,并且,上述保护膜的剥离力的差为0.2N/m以上;还提出了一种制造交联有机硅粘接性片的方法,该方法在由相互不同种类的材质形成的2张保护膜之间夹住交联性有机硅组合物,以使上述组合物的膜厚成为100μm以下,在以上的状态下成型为膜状,接着,交联上述组合物制造交联有机硅系粘接性片。
这些粘合片装配到图像显示装置的实际生产线中,提供层叠了粘合面保护用剥离膜的粘合片,从粘合片剥去剥离膜贴合到被粘体(例如液晶装置)上,但对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粘合片而言,不具有在粘合片的表面和背面的剥离面选择性,当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量产化时,根据内部规格,每次都必须探索最佳的剥离片,无法应对迅速且稳定地量产化。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交联有机硅系粘接性片,剥离片的剥离部位选择性以及对被粘体的粘接力良好,这虽然解决了专利文献1的课题,但这是假想片厚为100μm以下的所谓的粘合带的技术,对于超过100μm这种片、尤其对于具有粘弹性的片无法实现稳定的剥离部位选择性。进而,没有考虑到在量产中不可避免的次品的再加工作业的重贴时也要确保良好的再剥离性和剥离部位选择性。
作为必须再加工作业的例子,可以举出在用于显示器时,粘贴时卷入气泡的情况等,由于该气泡导致显示器的辉度、亮度、颜色变得不均匀而产生显示不均,所以必须进行重贴等作业的情况、因贴合位置错位或外观缺陷而更换部件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点和不良情况,要求在粘贴时,能稳定地得到透明粘合体片和剥离片的剥离部位选择性,并且要求在从光学部件上除去透明粘合体片并进行重新粘贴这种再加工时,稳定且容易地体现透明粘合体片两面的剥离部位选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华,未经株式会社大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09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