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1041.9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素宜;伊部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02;H01M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元件 壳体 制造 方法 以及 搭载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电池元件分别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并互相连接的结构的电池。更详细地说,涉及插入于电池壳体的相邻的收纳空间的2个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池组,具有将多个电池元件互相串联连接、使得能够供给大电力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电池组100如图23~图25所示,是将多个电池模块120组合而成的。而且,该电池模块120在其内部分别组装有多个电池元件。
以往以来,作为组装于电池模块120的电池元件,使用图14所示的元件。该电池元件40具有层叠有正负电极板的电极体13与分别配置于其两侧的侧面的集电板44、45。其整体呈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电极体13所含的多个正极板的端部全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单侧的集电板44。另外,电极体13所含的多个负极板的端部全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另一侧的集电板45。各集电板44、45的端部从电极体13向图中上方突出,在其突出部分的外侧的面上设有作为大致圆形的凸部的连接部位46。
电池模块120如图23所示,在电池壳体121中封入有多个电池元件40。电池壳体121的内部通过分隔壁123划分为多个收纳空间124,在各收纳空间124分别收纳有1个电池元件40。该图所示的电池模块120为将6个电池元件40以各自的较大侧面位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并列而得的扁平的形状的模块。
而且,在相邻的收纳空间124中分别收纳有电池元件40,相邻的集电板44与45在连接部位46连接。因此,在电池壳体121的分隔壁123上,如图24所示,形成有与各集电板44、45的连接部位46的配置和/或大小相匹配的圆孔125。即,在图23所示的电池模块120中,相邻的电池元件40的连接部位46彼此经由圆孔125而连接。进而,在电池壳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上,设有外部端子126。
电池组100如图25所示,多个电池模块120并列组装、形成为一体。各电池模块120以扁平面彼此互相重叠的方式使正反交替反向地并列,在其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约束板132。两侧的约束板132彼此使用约束杆132来约束,由此约束了各电池模块120。进而,各电池模块120的外部端子126彼此连接,能够整体作为能够供给大电力的1个电池而起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49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4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制造现有的电池模块120时,需要经由电池壳体121的分隔壁123的圆孔125使两侧的电池元件40的连接部位46彼此接触。因此,在将电池元件40向收纳空间124插入后,在两侧的电池元件40的集电板44与45上都施加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的力。因此,变为在集电板44、45与电极体13之间的焊接部位施加应力的原因。根据情况,有可能在电极体13上产生褶皱和/或破损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的电池的制造工序中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即,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不会给电极体带来损伤地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互相连接的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以该课题的解决为目的而进行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电池,具有电池元件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在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与电池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底面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在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中的、与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孔,并且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通过该孔而连接;在分隔壁与集电板中的至少一方中的、孔与集电板和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
根据上述一个方式中的电池,通过突起部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因此,在通过孔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工序中,即使在各集电板上施加从各电极板离开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不会给电极板施加影响。由此,变为能够不给电极体带来损伤地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互相连接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10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