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切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1831.7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大谷卓久;岩本龙志;横畑光男;植木浩一;浅野一高;宫田肇;伊藤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3N5/24 | 分类号: | F23N5/24;F23K5/00;G01F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切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高了用于由燃气管理者对作为顾客的燃气用户所持有的燃气器具信息进行管理、进行燃气器具的更换、维护等的信息收集能力。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燃气切断装置作为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记载在先行技术文献中。
图5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流量测量装置的图。如图 5所示,构成为如下结构:以固定时间为间隔来测量在流路102中流动的燃气的流量,由运算部108运算测量出的流量的每隔固定时间的差值。然后,差变换部112根据流量分区表100a将运算出的差值变换为代码,其中,该流量分区表100a使多个与差值的大小相应的差值的分区与表示各分区的代码相对应。并且,代码列生成部114基于针对每个固定时间得到的代码的集合来生成测量代码列,器具辨别部116将测量代码列与每个燃气器具的固有代码列进行比较,辨别使用燃气的燃气器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94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器具辨别的方法,但是对于同时使用多个燃气器具的情况下的辨别方法、追加了新的燃气器具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没有相关的记述。
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为了辨别器具,需要预先将每个燃 气器具的器具固有代码列存储在器具固有代码列信息保存部118中。因此,存在由于以下原因而无法正确地辨别燃气器具的问题,该原因为追加了具有未登记的器具固有代码列的燃气器具,或者在使用了代码所对应的流量分区表100a的边界值附近的流量域的燃气器具的情况下,虽然登记了器具固有代码列,但是该器具固有代码列因每个季节的使用流量的变动或经年变化等而发生变化。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不将由于每个季节的使用流量的变动或经年变化等而变化的代码模式错误地识别为新的器具,进一步,检测新追加的燃气器具和不再使用的燃气器具并进行通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流量测量部,其测量在燃气通路内通过的燃气的流量;代码提取部,其提取上述流量测量部本次测量出的流量与上一次测量出的流量之差所对应的代码,将规定时间内提取出的多个代码作为第一代码模式而输出;代码初始学习部,其以规定时间内输出的多个上述第一代码模式中的输出了规定次数以上的代码模式为对象,将类似的代码模式设为表示特定的燃气器具的燃气器具代码模式;以及代码保存部,其保存上述燃气器具代码模式,由此,将类似的代码模式作为燃气器具代码模式进行汇总保存,并且在每次提取代码模式时,对代码模式与燃气器具代码模式在规定范围内的一致性进行判断,由此能够避免将由于每个季节的使用流量的变动或经年变化等而变化的代码模式错误地识别为新的器具。
发明的效果
对于以往的由于每个季节的使用流量的变动或经年变化等 而代码模式受到影响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燃气切断装置通过进行规定的范围内的一致性判断来排除该影响,并且,由于能够对类似的代码模式进行汇总,因此还能够减少对燃气切断装置进行控制的微机的RAM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燃气切断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中的基于流量差值的代码变换的图。
图3的(a)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燃气器具A的流量模式图,(b)是表示基于该流量模式的代码提取的图。
图4的(a)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燃气器具B的流量模式图,(b)是表示基于该流量模式的代码提取的图。
图5的(a)~(f)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代码提取的说明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代码模式统计的说明图。
图7的(a)是该实施方式1中的燃气器具C的流量模式图,(b)是表示基于该流量模式的代码提取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燃气切断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9是以往的燃气切断装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1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