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所获得的聚氨酯叠层体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3839.7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8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米田久夫;井上和正;芦田哲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8 | 分类号: | B29C41/28;B32B27/40;D06N3/14;B29K75/00;B29K10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孙秀武;高旭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叠层体 制造 方法 以及 通过 获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所获得的聚氨酯叠层体。
背景技术
以往,聚氨酯叠层体被广泛用作鞋、衣物、皮包、家具等的表面原料。
作为此种聚氨酯叠层体的代表性结构,可举出在将聚氨酯等含浸于无纺布、机织布、针织布等纤维质基材而成的复合纤维基材的表面上层叠聚氨酯层的结构。该聚氨酯层是利用下述方法来形成,即,将溶剂型聚氨酯或水系聚氨酯涂敷于复合纤维基材表面上后,进行干燥的方法,或者使用粘合剂将预先在隔离纸表面上成膜的聚氨酯膜粘合于复合纤维基材表面的方法。
可是近年来,为了降低环境负荷,在聚氨酯叠层体的制造方面,要求采用不使用有机溶剂而使用无溶剂型聚氨酯预聚物的制造方法。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A成分(在常温下为半固体状或固体状的含异氰酸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和B成分(能够与异氰酸基反应的化合物及/或氨基甲酸乙酯固化催化剂)加热熔融后,进行搅拌混合,再进行机械发泡来制造聚氨酯多孔体的方法。而且该专利文献记载了根据该方法,能够在不使用溶剂且不使用干燥机的情况下,以良好的效率制造出高强度的聚氨酯多孔体。
另外,从以往就广泛地将使用聚氨酯叠层体的皮革样片材用作仿效用于皮包、鞋、衣物、家具等的皮革的表面原料。
作为此种聚氨酯叠层体的代表性结构,可举出在将多孔质聚氨酯含浸于无纺布等纤维基材而成的复合纤维片材的表面上层叠聚氨酯树脂层的结构。作为该制造方法的具体例,例如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通过将从T型模头挤出来的热可塑性聚氨酯膜压接于复合纤维片材的表面,从而形成聚氨酯树脂层的方法。另外,作为其他方法,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通过在隔离纸的表面涂敷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后,进行干燥而形成聚氨酯树脂层,并且使用溶剂型氨基甲酸乙酯粘合剂粘合所获得的聚氨酯树脂层并加以干燥,由此制造皮革样片材的方法。作为另外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通过将水系聚氨酯树脂涂敷于隔离纸的表面后,进行干燥而形成聚氨酯树脂层,并且使用水系氨基甲酸乙酯粘合剂将所获得的聚氨酯树脂层和复合纤维片材粘合,再进行干燥,由此制造皮革样片材的方法。另外,例如还已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通过将熔融的热熔型聚氨酯树脂涂敷于复合纤维片材的表面后,使其交联,由此形成聚氨酯树脂层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4953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590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13318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64371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O2005/08317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如果采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聚氨酯多孔体的方法,则确实能实现无溶剂化。但是,本发明者们经研究确认到:当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以工业规模连续生产聚氨酯叠层体时,则出现如下问题。
将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常温下为半固体状或固体状的聚氨酯预聚物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其粘度变低,从而被调整到能够进行机械发泡的粘度。当将包含聚氨酯预聚物和氨基甲酸乙酯固化催化剂的聚氨酯树脂组成物加热至能够进行机械发泡的程度时,氨基甲酸乙酯固化催化剂被活化,从而进行交联反应。在如此将聚氨酯树脂组成物加热至能够进行机械发泡的温度的情况下,聚氨酯预聚物进行交联反应,熔融粘度慢慢上升,从而聚氨酯树脂组成物的活化期(pot life)变短,因此存在着所谓难以长时间连续生产的问题。
此外,当采用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方法来制造聚氨酯多孔体时,通过机械发泡得到的气孔成为连通孔,因此还存在着难以得到具有均一的独立孔的多孔体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在片材上形成由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的聚氨酯预聚物所形成的聚氨酯层时,通过长时间维持用于涂敷的聚氨酯树脂组成物的活化期,以便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形成未交联的聚氨酯层,并且,通过热处理使所涂敷的未交联的聚氨酯层快速地进行交联,以便提高生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3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CR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块的传输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