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4066.4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富太;安达尚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H04M1/02;H04M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便携式终端和托架的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属于托架的通信单元的激活。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使用这样的系统,所述系统发送并接收信息,并且所述系统还通过将如PC(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与如蜂窝电话的便携式终端连接而对便携式终端充电。此外,已经注意到用于将便携式终端与信息处理设备连接的托架的示例用途。
当以如上所述这样的方式通过托架执行再充电和信息的发送/接收时,需要用于在将终端设备设定在托架上时开始操作的开关。当此时使用按压式开关时,开口部分容易进入灰尘,这也很可能引起故障。为此原因,到目前为止已经已知一种技术,用于将霍尔IC(Hall IC)放置在托架中,从而检测终端设备中所包含的磁体的磁性(例如,见专利文献1)。托架中所包含的霍尔IC检测到磁性,由此,托架检测到便携式终端的放置并可以开始信息的发送/接收以及再充电操作。
当在便携式终端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时,也进行如下操作:根据目的而从多个通信模式中选择最适当的一个通信模式。在此情形中,为了避免强迫用户通过利用按钮等执行复杂的操作来设定通信模式,到目前为止存在一种使得可以以多个状态折叠的便携式终端的各个折叠状态与通信模式对应的已知技术。所述技术(例如,见专利文献2)使得可以仅仅通过改变便携式终端的形状而容易地切换通信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5-110332
专利文献2:JP-A-2007-4324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便携式终端与托架之间执行再充电和通信的这样的系统中,还考虑仅仅为了再充电的目的而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托架上。为了减少功耗,此时不应当激活通信单元。然而,根据关于专利文献1而描述的发明,在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托架上的时间点开始通信。因此,如果期望在作为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托架上的结果而进行的再充电操作过程中开始通信,则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单元可用于启动托架的通信单元。
同样地,在关于专利文献2而描述的发明中,可以通过改变终端的折叠状态来切换通信模式。然而,关于与托架的通信,仅仅考虑了通过触点来执行的接触通信。因此,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方法可用于激活托架在执行非接触通信时所需要的通信单元。
已经构思了本发明以解决所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在保持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托架上的同时激活托架的非接触通信单元,而不涉及复杂操作。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
便携式终端,具有打开状态检测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打开状态检测单元检测便携式终端的打开状态,并且,作为所述打开状态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便携式终端的打开状态的结果,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激活第一通信单元;以及
托架,具有打开终端检测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打开终端检测单元检测放置了打开的便携式终端,并且,作为所述打开终端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保持在打开状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放置的结果,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激活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打开放置在托架中的便携式终端来激活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结构使得可以在保持放置便携式终端的同时以非接触方式激活托架的通信单元,而不涉及复杂操作的执行。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终端,具有放置状态检测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放置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便携式终端在保持打开的同时放置在托架中,并且,作为所述放置状态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保持在打开状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放置的结果,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激活第一通信单元;以及托架,具有打开终端检测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打开终端检测单元检测放置了打开的便携式终端,并且,作为所述打开终端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保持在打开状态中的便携式终端的放置的结果,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激活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打开放置在托架中的便携式终端来激活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结构使得可以在保持放置便携式终端的同时以非接触方式激活托架的通信单元,而不涉及复杂操作的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4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