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4286.7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B·R·埃尔维吉;M·D·安德鲁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59/12 | 分类号: | C10M159/12;C10M141/10;C10N10/04;C10N30/06;C10N40/25;C10N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蓉珺;林柏楠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润滑油组合物,更特别涉及用于活塞发动机,特别是汽油(火花点火)和柴油(压缩点火)曲轴箱润滑的汽车润滑油组合物,该类组合物称为曲轴箱润滑剂。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摩擦改进性能的添加剂在汽车润滑油组合物中的用途。
发明背景
曲轴箱润滑剂是用于内燃机中的通用润滑的油,其中油沉淀池一般位于发动机的曲轴以下且循环油返回其中。熟知在曲轴箱润滑剂中包括用于数种目的的添加剂。
摩擦改进剂,还称作摩擦减小剂,可以是通过减小摩擦系数而操作且因此改善燃料经济性的边界添加剂(boundary additive);本领域例如在US-A-4,495,088、US-A-4,683,069、EP-A-0092946和WO-A-01/72933中描述了使用甘油单酯作为摩擦改进剂。甘油单酯摩擦改进剂已经且还在工业上使用。此外,呈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金属盐形式的磷已经在内燃机用润滑油组合物中用作极压、抗磨和抗氧化添加剂。该金属可以为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或铝、铅、锡、钼、锰、镍或铜。其中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的锌盐(ZDDP)最常用。
有机摩擦改进剂由于它们趋向于在较高处理速度下变得与润滑剂中所用金属清净剂胶体不相容而在润滑剂中可具有有限的处理速度。US-A-5,013,465(′465)论述了使用ZDDP与摩擦改进剂的组合的问题(第1栏,第24-39行)。它提出了一种方案,即使用简单的C4-10醇和特定较极性取代的醇以适当比例的混合物以制备具有优异处理性能的摩擦改进的ZDDP。′465指出通常简单醇基于摩尔比极性取代的醇更多以产生流动性液体油溶性产品(第2栏,第57-59行)。EP-A-2161326描述了使用类似添加剂与钼添加剂的组合。
DE 941218C描述了油醇锌盐/P2S5的反应产物,但没有描述或表明它具有润滑剂摩擦改进性能。
发明概述
如上所述,′465的公开内容可掺入ZDDP的整体摩擦改进量是有限的。
本发明通过由特定醇制备ZDDP满足了上述问题,其已发现赋予润滑剂以摩擦改进性能,而不需要基本单独的添加有机摩擦改进剂。与′465的方案相反,本发明使用比简单醇较不具极性且摩尔比例大于简单醇的醇。因此,可掺入更大比例的摩擦改进剂且可能不需要使用简单醇。
根据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含有机摩擦改进剂的润滑油组合物,其包含以下组分,或通过混合以下组分制得:
(A)主要量的润滑粘度的油;
(B)次要量的作为添加剂组分的单独制备的油溶性二硫代磷酸锌盐,其中二硫代磷酸为五硫化二磷与一种或多种醇的反应产物,至少50摩尔%醇具有式ROH,其中R为线性C18-26饱和或双键不饱和烃基;和
(C)次要量的作为添加剂组分的单独制备的油溶性二硫代磷酸锌盐,其中二硫代磷酸为五硫化二磷与一种或多种由各自具有3-8个碳原子的醇构成的脂族醇的反应产物。
根据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润滑油组合物的摩擦改进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第一个方面中所定义的添加剂组分(B)以次要量掺入到该组合物中。
根据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内燃室的操作期间润滑内燃室的燃烧室表面的方法,包括:
(i)在主要量的润滑粘度的油中以各次要量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中所定义的锌盐(B)和(C)以制得润滑油组合物,从而改善该组合物的摩擦改进性能;
(ii)在燃烧室中提供该润滑油组合物;
(iii)在燃烧室中提供烃燃料;和
(iv)在燃烧室中燃烧该燃料。
在本说明书中,以下词语或表述,如果使用和当使用时,具有下述含义:
“活性成分”或“(a.i.)”是指不是稀释剂或溶剂的添加剂材料;
“包含”或任何同源词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步骤或整体或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种或多种其他的特征、步骤、整体、组分或其组合。表述“由...构成”或“基本由...构成”或同源词可以包括在“包含”或同源词内,其中“基本由...构成”允许包括不实质上影响其所应用的组合物的特性的物质;
“烃基”是指仅含氢和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化学基团并且该基团直接地经碳原子与该化合物的其他部分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4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