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觉显示测量和校准系统及相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5306.2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1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罗纳德·F·雷科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迪安特泽马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邬玥;葛强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觉 显示 测量 校准 系统 相关 方法 | ||
1.一个视觉显示测量和校准系统,该系统包含:
一台视觉显示测量设备,经配置与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相连接,该视觉显示测量设备包含:
一个光集成和收集模块,以及
一台颜色测量设备,经配置从被测视觉显示信号处接收穿过光集成和收集模块的光线,以及
一台具有处理器和内存的可操作计算机,与颜色测量设备相连接,经配置为颜色测量设备中的色彩和亮度数据计算校准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光集成和收集模块的形状成锥形,模块的第一端部经配置与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相连接,模块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存在间隔,同时与颜色测量设备毗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光集成和收集模块由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组成,位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单个光学元件由漫射光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包含一个与光集成和收集模块第二端口相连的可操作外箱,同时颜色测量设备放置于外箱之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颜色测量设备包含CCD光谱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颜色测量设备包含色彩分析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计算机经进一步配置可将校准因子发送至控制视觉显示信号的固件和/或软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光集成和收集模块配置成矩形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光集成和收集模块呈半球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光集成和收集模块的外壁由不能穿透环境光线的材料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计算机与视觉显示测量设备存在较远间隔。
13.一个系统,该系统包含:
一个集光锥,经配置与被测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相连接,同时集光锥的第一端部与视觉显示信号相连,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存在间隔,两者由一根光轴相连接;
一台颜色测量设备,基于集光锥,并与集光锥的第二端部毗邻。该设备经配置从被测视觉显示信号处接收沿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穿过光轴的光线;
一个可操作的测试接口,与颜色测量设备相连接。该测试接口由处理器和内存组成,经配置用于:
从颜色测量设备处编制、管理色彩和亮度数据;
以参考的色彩和亮度数据为基础,计算色彩和亮度数据的校准因子;
将处理后的校准数据上传至控制被测视觉显示信号的固件和/或软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集光锥的外箱由不透明材料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集光锥含第一截面直径,同时该第一截面直径小于视觉显示信号的第二截面直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颜色测量设备包含CCD光谱仪。
17.一种测量和校准视觉显示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利用手持视觉显示测量设备,从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接收色彩和亮度数据,该视觉显示测量设备包含:a)经配置与被测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直接相连的集光锥;以及(b)基于集光锥的颜色测量设备,经配置从被测视觉显示信号处接收穿过集光锥的光线;以及
为颜色测量设备中的色彩和亮度数据计算校准因子,同时利用与颜色测量设备相连接的可操作计算设备实现校准因子的计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校准因子发送至控制视觉显示信号的固件和/或软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集光锥包含前后端口,且前后端口间存在间隔,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集光锥的前端与视觉显示信号直接相连,因此在接收色彩和亮度数据前,被测视觉显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选定区域由集光锥的前端所覆盖;在接收色彩和亮度数据时,集光锥与视觉显示信号的相对位置固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集光锥的前端可在视觉显示信号处当场与其直接相连,无需在测试前拆卸或校准视觉显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迪安特泽马克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雷迪安特泽马克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53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