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6075.7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1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茂知;春田雅幸;向山幸伸;岩崎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29C47/08;B29C55/14;B29C61/06;B29K67/00;B29K105/02;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腔 收缩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至少由两层形成,其中至少具有一层含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有空腔的聚酯系树脂层,该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满足下述必要条件(1)~(4):
(1)经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10秒的温水处理,主收缩方向的热收缩率为40%以上80%以下;
(2)经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10秒的温水处理,与主收缩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2%以上4%以下;
(3)表观比重小于1.00;
(4)在30℃、85%RH的环境下老化672小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将夹头间距离设定为100mm,在长度方向上重复进行10次拉伸试验,到拉伸至5%时为止的断裂次数、即初始断裂次数为4次以下。
2.一种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至少具有一层含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有空腔的聚酯系树脂层,且含空腔层上层叠有不含空腔的层,该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满足下述必要条件(1)~(3)、(5)以及(6):
(1)经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10秒的温水处理,主收缩方向的热收缩率为40%以上80%以下;
(2)经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10秒的温水处理,与主收缩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热收缩率为-2%以上4%以下;
(3)膜的表观比重小于1.00;
(5)主收缩方向上收缩10%后,与主收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撕裂蔓延阻力为100mN以上500mN以下或/以及直角撕裂强度为100N/mm以上300N/mm以下;
(6)溶剂粘结强度为4N/15mm宽度以上10N/15mm宽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在任意位置上沿幅宽方向切断后的截面上,空腔的高度平均值为2.0μ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90℃热风中热收缩应力的最大值为10Mp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整个膜重量,必要成分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至20质量%,相对于整个膜重量,与聚酯系树脂不相溶的树脂的合计含量为10质量%至2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至少具有一层含氧化钛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其特征在于:
溶剂粘结强度为4N/15mm宽度以上10N/15mm宽度以下。
8.一种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至少由两层形成,其中至少具有一层含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有空腔的聚酯系树脂层,所述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e):
(a)在75℃以上100℃以下的温度下、按照1.1倍以上1.8倍以下的倍率沿长度方向对未拉伸膜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工序;
(b)对纵向拉伸后的膜在拉幅机内用夹具把持住幅宽方向的两端缘的状态下以110℃以上150℃以下的温度热处理5秒以上30秒以下的时间的中间热处理工序;
(c)将经过中间热处理后的膜积极冷却至表面温度为70℃以上90℃以下的温度的积极冷却工序;
(d)以65℃以上85℃以下的温度、按照3.5倍以上5.0倍以下的倍率沿幅宽方向对积极冷却后的膜进行拉伸的横拉伸工序;以及
(e)对横拉伸后的膜在拉幅机内用夹具把持住幅宽方向的两端缘的状态下以80℃以上100℃以下的温度热处理5秒以上30秒以下的时间的最终热处理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含空腔热收缩性聚酯系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工序(f):
(f)在获得未拉伸膜时的模具内聚合物流的剪切速度为100秒-1以上、拉伸比为12以上的条件下吐出熔融树脂的挤出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0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加热烹调器
- 下一篇:快速测试软管寿命的方法及其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