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舱室底部的柜式家用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6544.5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B·安杰莱;C·贝克;R·贝尼查;M·齐亚努鲁;M·艾歇尔;A·格茨;R·施陶德;T·蒂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6 | 分类号: | F25D23/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舱室 底部 家用电器 | ||
1.一种柜式家用电器,其具有壳体(1、2),所述壳体包围一存储舱室(3)并且包括伸入到所述存储舱室(3)内的支承件(6);所述柜式家用电器还具有由所述支承件(6)支承的舱室底部(7),其特征在于,锁定元件(12;20;22;33)连接至所述舱室底部(7)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通过形状配合连接的方式保持所述舱室底部(7)固定至所述支承件(6),在所述松开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允许所述舱室底部(7)沿至少一个自由度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固定的钩部(11;26、28)连接至所述舱室底部(7),所述钩部在所述支承件下方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钩部(11;26、28)围绕所述支承件(6)的前侧面(27)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底部(7)包括板(8)以及紧固至所述板(8)的一个边缘的导轨(9),所述固定的钩部(11;26、28)和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12;20;22;33)连接至所述导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是在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支承件(6)下方接合的钩部(12;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12;20)和在所述支承件(6)下方接合的固定的钩部(11;24、26)至少在所述锁定位置彼此相对镜像对称地指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钩部(12;20)的一个自由端部至少在所述锁定位置向前指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两个沿深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臂(6),并且两个钩部(11、12;11、20)在所述臂(6)之间的中间空间内接合。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12)能够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松开位置之间旋转,并且所述锁定元件(12)的旋转轴线(14)垂直于所述板(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2)具有旋转轴(15),并且所述轴(15)的外周表面距所述旋转轴线(14)的距离能够局部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22;31)与所述支承件(6)的竖直侧面(25)相对,并且在所述松开位置中,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22;31)朝向所述竖直侧面(25)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22;31)和所述固定的钩部(11;20)与所述支承件(6)的彼此相对的竖直侧面(25;27)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钩部(11;20)和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22;31)作为整体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两个沿深度方向间隔开的臂(6),并且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22;31)在所述两个臂(6)之间的中间空间内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钩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固定的钩部在每个所述臂上作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锁定元件为沿深度方向指向的弹性舌部(22;33)。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2;20;222;33)在所述锁定位置中被弹性加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5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