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灯管的端盖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6548.3 | 申请日: | 201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C.G.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3/06 | 分类号: | H01R33/06;F21K99/00;H01R13/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艳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灯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文的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照明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灯管(light tube)的端盖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装置或其它固体状态源的固体状态光源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应用中。LED的相对高的功效(流明/瓦)是它们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当LED被用于替换传统的荧光照明时,可以节省电力和延长灯寿命。固体状态的灯管被用来替换传统的荧光灯泡。固体状态的灯管一般组装成具有其上电连接有多个LED或其它固体状态光源的电路板的灯管。灯管可以包括或不包括散热装置。灯管可以是线形的或一些其它形状,例如圆形、U形等。灯罩(lens)通常覆盖电路板和LED从而以目的应用规定的方式导光。灯管的尺寸和形状通常设计为与传统的荧光灯泡相同。
固体状态的灯管一般设计成被专门设计以利用固体状态的灯管的优点的设备(fixture)。然而,大量的传统的荧光设备目前正在使用。用专门设计的固体状态的照明设备替换这些设备可能不可行或对有些人而言成本非常高。因此,一些固体状态的照明组件已经设计为以最小的必要改动改型以适应传统的荧光灯设备。
将固体状态灯管改型以适应传统的荧光灯时遇到了问题。例如,电路板和传统的构成荧光灯管的电触头的双插针(dual-pin)之间的电连接的制造可能是复杂且昂贵的。一般地,常规的荧光灯泡的双插针触头盖设置在灯管的端部,并且通过电线电连接到电路板,其中电线焊接在触头盖的插针和电路板之间。以这种方式制造固体状态的灯管是费时、昂贵且困难的。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有助于成本划算且可靠地大量生产制造的固体状态灯管部件。另外,仍然需要允许以简单且成本划算的方式改型固体状态的灯管以适应传统荧光灯设备的固体状态的灯管部件。
一种用于具有其上安装有照明装置的电路板的灯管的端盖组件提供了解决方案。该端盖组件包括联接到灯管的端盖主体。端盖主体具有构造成与设备的插座连接器配合的外部配合面。端盖主体包括在内侧端和外侧端之间沿着平行孔轴穿过端盖主体延伸的触头孔。触头沿着孔轴可移除地接收于触头孔中。触头具有插座配合端,该插座配合端从触头孔延伸超出外侧端以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触头具有与插座配合端相反的电线端接端。电线端接到触头的电线端接端。电线构造成电连接到电路板。可选地,触头可以压接到电线。或者,触头可以是接收电线的电线插入式(poke-in wire)触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其上安装有照明装置的电路板的灯管的端盖组件,其包括联接到灯管的端盖主体。端盖主体具有构造成与设备的插座连接器配合的外部配合面。端盖主体具有在内侧端和外侧端之间沿着平行孔轴穿过端盖主体延伸的触头孔。触头沿着孔轴被装入触头孔中。触头具有插座配合端,该插座配合端从触头孔延伸超出外侧端以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触头具有从触头向外延伸的能够偏转的固位杆(retention lance),固位杆接合触头孔以将触头保持在触头孔中。触头电连接到电路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其用于具有其上安装有照明装置的电路板和覆盖电路板的灯罩的灯管。该端盖组件包括端盖主体,端盖主体具有构造成接合灯罩的灯罩接合表面和构造成与设备的插座连接器配合的外部配合面。端盖主体具有沿着平行的孔轴穿过端盖主体延伸的触头孔。电线插入式触头沿着孔轴接收于触头孔中。触头具有通过其接收电线并电连接到电线的电线端接端。触头具有从外部配合表面向外延伸以与插座连接器配合的插座配合端。触头通过电线电连接到电路板。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利用灯管的照明系统,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端盖组件将灯管组装入镇流器(ballast)中。
图2为与图1所示的灯管一起使用的一个示例性端盖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端盖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4为与图1所示的灯管一起使用的一个替代端盖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端盖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6为与图1所示的灯管一起使用的另一个替代端盖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端盖组件的后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