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具缔结方式的单元组组合型电池单元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6717.3 | 申请日: | 201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姜晶郁;李赞基;张龙虎;金夏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拜斯公司;姜晶郁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崔成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缔结 方式 单元 组合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元盒,更详细地涉及将多个单位电池单元(cell)组装在壳体内来进行模块化的电池单元盒。
背景技术
作为储存电能并提供给需要它的负载的蓄电池(2次电池)的一个例子,当观察以往的锂离子电池单元组(Lithium-ion cell pack)的结构时,经过如下工序来制作所需容量的电池单元组:首先将能够充放电的多个锂离子电池单元(cell)捆成一体来制作单位捆之后,组合多个单位捆来重新制作大的捆,再次集合它们来制作更大的捆。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是用如玻璃带那样的材质来捆圆形截面的单位电池单元(圆筒形电池单元)或者方形截面的单位电池单元来制作一个单位捆,并以相同的方法制作多个单位捆之后,用玻璃带适当组合单位捆来制作一个电池单元组。
例如,在制作串联7个的基础上并联14个的电池单元组的情况下,首先将用玻璃带捆扎7个单位电池单元的作业执行14次之后(14个单位捆),将其再次每2个地使用玻璃带来制作成7个捆,将其再次每2个地使用玻璃带来制作成3个捆之后,将该3个捆与7个捆中剩余的一个捆构成整体,将由共计98个单位电池单元构成的电池单元组制作为一个捆。
但是,这种制作过程需要很多时间,不仅是制造上的时间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产生很多不合格品,存在手工作业造成的电池单元组制作标准的不准确性等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用玻璃带捆扎的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相互以密接状态直接接触,因此缺少电池单元间的缓冲作用,放电时热量在电池单元之间相互传导而引起相互作用,因此动作上的效率可能显著下降,由此能够导致电池的寿命大幅缩短。
另外在利用玻璃带来简单地捆扎电池单元的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之后用玻璃带结合的电池单元间的位置误差而可能产生电池单元端子(电极)与外部端子间的接触不良(接触面积减少),存在两侧端子间过大地产生接触电阻的问题。
并且,为了单元相互间的串、并联复合连接结构的应用,如图1和图2所示,在焊接电池单元(10)的端子(电极)和连接板(电连接电池单元和电池单元,通常使用作为导体的镍板)(13)来进行连接的方式中,由于用玻璃带(12)结合的电池单元间的位置误差而可能产生很多与连接板的焊接不良,存在由于焊接作业的不方便、焊接引起的组装时间增多(作业速度低下)、组装率以及生产率低下等很多问题。
另外在由于如以往那样焊接镍板时焊接错误或者个别电池单元产生问题而需要修理、更换的情况下,需要对全部的电池单元进行焊接的镍板来解开捆绑。其结果是:需要将解开的电池单元和镍板全部废弃因此产生费用问题,需要再次捆绑电池单元来焊接镍板的作业。特别是,不可能个别地更换具有电池单元不良或者损伤、焊接不良等的问题的特定电池单元,在生产阶段中和在AS阶段中费用以及时间方面具有大的损失。
除此之外在制作后不可能进行减少或者追加电池单元等的电池单元个数变更,在扩展性方面具有很多限制。另外通过在全部的电池单元的端子(电极)将镍板(连接板)以点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接触点(焊接点)的面积不固定,因而在电池单元之间存在接触电阻的差异,因此产生电流、电压的差异。因此,在连接多个电池单元组来进行扩展的情况等下每个电池单元组都有电流、电压的差异,需要进行利用了电路等的电池单元平衡性调节。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扩展电池单元组的情况下当连接电池单元组时需要电缆,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电缆引起的繁杂、电缆的空间占有引起的空间使用的非有效性、空间狭小等。
并且,在电连接电池单元的连接板上焊接电池单元的端子的方式中由于与连接板的接触面积(焊接点的面积)小而产生很多热量(特别是放电时),由此对于稳定性方面不利。
另外在电池单元的端子和连接板在焊接点中连接的结构中接触面积小,因此具有无法加大电池单元的电流容量等的电流容量方面的限制。无法加大作为接触点的焊接点来进行焊接,因此无法超出一定的电流容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如上述那样的全部问题点的工具缔结方式的单元组组合型电池单元盒、以及电池单元单元相互间以串、并联复合结构来连接的盒组合型蓄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拜斯公司;姜晶郁,未经麦格拜斯公司;姜晶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