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6964.3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泷泽义知;小野政义;仓岛达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NSD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59/00 | 分类号: | D05B59/00;D05B57/12;D05B57/14;D05B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杨楷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底线 张力 控制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控制缝纫机的底线的张力的方法,公知的有通过螺钉调整附加在梭壳上的板簧的按压力的方法。
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存在着在梭壳上装配永久磁铁,同时能够相对于梭壳接近、离开地装配能够改变极性以及磁力、从而有选择地吸引或者排斥该永久磁铁的电磁铁,通过电流在电磁铁的线圈中流动而对电磁铁施力,电磁铁排斥永久磁铁地起作用,永久磁铁被按压而压迫梭心,其结果,与缝制速度相对应的制动力作用在梭心上,这样一来,对底线赋予规定的张力的装置。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存在着具备磁性体6,电磁铁,和通电控制组件的装置,上述磁性体6能够相对于形成在保持卷绕有底线的梭心的中梭上且引导底线的底线引导部进退地设置,能够向被该底线引导部引导的底线赋予或者解除张力,上述电磁铁设在隔着底线引导部与磁性体对向的位置上,通过通电而在周围产生磁场,使磁性体相对于底线引导部进退,上述通电控制组件根据应赋予底线的张力而改变在电磁铁中通电的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电流的大小。
专利文献1:特开平5-68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11907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中,由于通过永久磁铁压迫梭心,使梭心的端部压接在支轴的大直径部上而产生底线的张力,所以底线的张力依赖于梭心与支轴的摩擦力,不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张力,而且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缝纫机的底线控制装置中,由于通过电磁铁使磁性体相对于底线引导部进退而控制底线张力,所以底线的张力依赖于底线与磁性体的摩擦力,不能够细致地控制底线张力,而且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特别是在刺绣用缝纫机中,由于底线的张力对所制作的刺绣的完成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希望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的张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缝纫机、特别是刺绣用缝纫机中的底线张力的控制装置中不依赖于摩擦力细致且高精度地控制底线张力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1结构是一种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梭(110),在圆弧状的内周面上该内周面的轴线方向一侧、即正面一侧形成有引导槽;中梭(150),沿着外梭的引导槽旋转,钩住面线,上述中梭(150)具有:走梭板(152),背面部(161),和轴部(184),至少背面部与轴部是由非磁性体形成的,上述走梭板(152)沿着中梭的周缘形成圆弧状,由引导槽支撑且能够滑动,上述背面部(161)从走梭板的内周缘背面一侧的端部连设,上述轴部(184)形成在背面部正面一侧的面上,沿着背面部的旋转中心形成;中梭压板(130),设在外梭的正面一侧,用于防止收纳在外梭中的中梭从外梭中脱落;梭心(300),具有中梭的轴部插入的孔部,通过将该轴部插入该孔部中而在中梭内枢轴支撑,上述梭心(300)具有设在枢轴支撑在轴部上之际与中梭的背面部对向的面、即背面一侧的面上的第1磁铁部(310);底线张力控制机构部(200、1200),具有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和第2磁铁部(214、1214),上述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202、1202)设在中梭的背面一侧且具有与中梭的旋转中心同轴的旋转轴,使旋转轴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的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旋转,上述第2磁铁部(214、1214)通过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而旋转,接近中梭的背面部地设置,使第1磁铁部旋转。
在上述第1结构的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中,通过驱动底线张力控制用马达,第2磁铁部旋转,这样一来,设在梭心上的第1磁铁部旋转,梭心旋转。也就是说,梭心向相对于拉出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之际梭心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赋予旋转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SD株式会社,未经NS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轿厢顶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缠绕式滚筒卷放钢丝绳运动状态识别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