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多无线电设备共存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7191.0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潘·道·明·特鲁翁;迈克尔·E·拉塞尔;因德拉尼尔·S·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晨;刘光明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电 设备 共存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通常涉及改善在重叠或相邻频带中操作的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共存。这些无线电设备可以被并置(即,在单一设备中)或者非并置(即不在单一设备中)。
背景技术
IEEE 802.15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电设备(有时也被称为无线电设备)在诸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头戴式送受话器的设备之间提供低成本、低功率、短距离、自组织(ad-hoc)连接性。技术使用跳频扩频技术,并且将2.4GHz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带划分为79个1MHz信道。跳速为每秒1600跳,并且时间被划分为625微秒的时隙。基本的拓扑具有包括一个主设备和与主设备的时钟同步的多达七个从设备的微微网。通信只发生在主设备和其从设备之间。使用时分双工用于双向通信,并且从设备可以仅当其被其主设备明确的轮询时才发射。
无线电设备通常与诸如WiMAX、WiFi、UMTS或LTE无线电设备的其他无线电设备并置。换言之,无线电设备通常处于具有另一个无线电设备的设备中。示例包括:具有UMTS无线电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的移动电话;以及具有WiFi无线电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的膝上型计算机。此外,无线电设备通常操作在诸如其他无线电设备和/或WiMAX、WiFi、UMTS或LTE无线电设备的非并置无线电设备附近。由于这些多个无线电设备可能彼此无线地干扰,所以应当开发用于各种并置和非并置情形的共存机制。
共存指的是多个无线协议在相同频带中或其附近操作,而没有明显损害任何无线电设备的操作的能力。在没有共存机制的情况下,射频干扰可能造成数据吞吐量降低以及电流损耗增加。
在2.4-2.5GHz的ISM带中,无线电设备经受并且造成与在2.4GHz频带中操作的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诸如其他WPAN/无线电设备和IEEE 802.11b/g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电设备(有时称为WiFi无线电设备)。接下来,无线电设备也可能干扰在2.30-2.39GHz的下邻无线通信服务(WCS)带中操作的无线电设备,诸如IEEE 802.16e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电设备(有时称为WiMAX或WiBro无线电设备)。最后,蓝牙无线电设备可以干扰在2.5-2.69GHz频带上的上邻教育电视固定服务(IFTS)和多信道多点分布服务(MMDS)带中操作的无线电设备,其可以是WiMAX无线电设备或可能的LTE或WCDMA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电设备。
随着在与ISM频带重叠或相邻的频率中操作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出现,提供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以减轻在并置和非并置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干扰和共存问题的时机到了。通过认真考虑下述附图和附加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各种方面、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更充分地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包含并置的蓝牙(Bluetooth)和WiMAX无线电设备的设备,以及两个附加非并置无线电设备的系统图的示例。
图2示出了通过时域中的重叠在共享或相邻频带中操作的不同无线电设备如何发生干扰的示例。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具有共存预测器的移动设备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共存装置的细节的框图。
图5示出了在诸如图4所示的共存装置的共存装置中创建的时间和频率掩码的示例。
图6示出了用于生成和使用时间和频率掩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与蓝牙延伸同步连接导向(eSCO)数据传输发生干扰的因特网协议传输WiMAX语音(VoIP)的数据传输的示例时序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演示在因特网协议传输WiMAX语音(VoIP)的数据传输和蓝牙异步无连接链路(ACL)数据传输之间的减少的干扰的示例时序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示出因特网协议传输WiMAX语音(VoIP)的数据传输与蓝牙自适应跳频(AFH)扫描的共存的示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移动公司,未经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