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聚合引发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8672.3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淳;金正植;辻井敬亘;福田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4/40 | 分类号: | C08F4/40;C08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孟桂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自由基 聚合 引发 | ||
1.一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用能够将醇中的羟基氢卤化的卤化剂,将醇类化合物卤化生成该羟基中的氢被卤代的卤化衍生化合物的步骤,其中,与该醇类化合物的羟基结合的原子具有非共轭结构;以及
用该卤化衍生化合物作为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休眠种,进行含自由基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单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步骤,其中包括,该卤化衍生化合物脱卤后生成的自由基与该单体的不饱和键进行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醇类化合物中的羟基结合的原子是碳或者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醇类化合物中的羟基结合的原子是具有Sp3杂化轨道的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剂是能够将醇碘化的碘化剂,或者是能够将醇溴化的溴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剂具有如下式4的结构:
式4 R2-C(=O)-NX-C(=O)-R3
其中X是卤素;
R2和R3是彼此独立的任意取代基,R2和R3可以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环状结构;并且
该卤化剂同时也起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剂中R2和R3互相连接在一起成为亚烷基或者取代亚烷基,则所述式4的结构就是环状结构;
其中,该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到10,该取代亚烷基中的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到10,该取代亚烷基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或羟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4的结构是5元环结构或者6元环结构,X是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剂是N-碘代丁二酰亚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化合物为固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化合物是硅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剂是二乙酰基碘苯((AcO)2IPh)和I2的混合物。
12.一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是在通过将含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链的末端与多醇化合物的残基结合的聚合物;
其中,来自于该多醇化合物羟基的氧原子直接与该聚合物链末端的单体残基中的、构成该反应性不饱和键的两个碳原子中的任意一个结合。
13.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是与通过将含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链的末端结合的基板;
其中,基板表面的氧原子直接与该聚合物链末端的单体残基中的、构成该反应性不饱和键的两个碳原子中的任意一个结合。
14.一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是在通过将含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链的末端与硅醇化合物的残基结合的聚合物;
其中,来自于该硅醇化合物的羟基的氧原子直接与该聚合物链末端的单体残基中的、构成该反应性不饱和键的两个碳原子中的任意一个结合。
15.一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用能够将结合在氨基氮上的氢卤化的卤化剂,将结合在一级或者二级胺化合物的氨基的氮上的氢卤化,以生成该胺类化合物的氢被卤代的卤化衍生化合物的步骤,其中,与该胺类化合物中该氨基结合的原子具有非共轭结构;以及
用卤化衍生化合物作为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休眠种,进行含自由基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单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步骤,其中包括,该卤化衍生化合物脱卤后生成的自由基与该单体的不饱和键进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86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水器
- 下一篇:一种自来水厂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