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9133.1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戸田雅宏;铃木则雅;松野将;河野仁志;寺坂博志;鎌田征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经志强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是有关于一种使用有发光二极管(diode)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先前的此种照明器具,如下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已为人所知:使用多个设置有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基板,改变各基板的角度来形成多角形面,使光自该多角形面朝各方向射出(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上述照明器具的构成中,相对于用来安装点灯电路及上述基板等的平板型的基座(base),设置了覆盖基座的开口部的框体型的透光性外罩(cover),当将点灯电路或上述基板等安装于基座时,存在需要大量的螺钉且作业工时变多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00102号公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防犯灯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防犯灯的正视图。
图4是图1的防犯灯的底视图。
图5是图1的防犯灯的侧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中所使用的散热板的固定相关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中所使用的筒状外罩与盖体的固定相关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中所使用的点灯装置的局部切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中所使用的散热板及发光基板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中所使用的发光基板的平面图。
图12是当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防犯灯安装于A位置的安装杆体时,收容于筒状外罩的发光单元的照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装置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性的筒状外罩,顶部已闭合且于基端侧具有开口部;发光单元(unit),具有于一面侧配设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基板,上述发光基板自上述筒状外罩的开口部插入且沿着筒状外罩的长度方向而配设;以及盖体,使上述筒状外罩的开口部闭合,并且设置有朝上述发光单元供给电力的配线部。
以下,参照随附图来对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于各图中,对于相同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于图1至图4中,表示了作为照明装置的实施形态的防犯灯10的外观。该防犯灯10包括透光性的筒状外罩20,该筒状外罩20具有使圆锥的侧部变得扁平而成的筒形状。该筒状外罩20藉由丙烯酸(acrylic)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的透光性树脂而一体成型,且添加有白色颜料或光扩散材料,该筒状外罩20整体上具有乳白状的外观。筒状外罩20为中空体,且具有顶部28已闭合的筒状的形状。特别是与宽度方向的外径尺寸相比,筒状外罩20的上下方向的外径尺寸朝顶部28减少的比例更大,顶部28附近的筒状外罩20的剖面形状呈将宽度方向设为长轴的前端变细的扁平的大致椭圆形状。
图5表示防犯灯10的剖面图,图6表示组装立体图。于筒状外罩20内部设置有发光单元30及点灯装置40。于筒状外罩20上安装有盖体60。防犯灯10安装于弯折为「<」字状的臂部(arm)50,臂部50藉由安装配件等而安装于电线杆等。
筒状外罩20于设置状态下,由处于下侧的投光部21与处于上侧的灯罩部22所构成。筒状外罩20于与盖体60连接的部分具有开口部23,在自开口部23朝向筒状外罩20的一侧具有作为空间的收纳室24。筒状外罩20中的围绕开口部23的部位成为圆管状的基座部25。于该基座部25的内侧面29上,遍及内侧圆周方向地形成有作为第1卡合单元的母螺纹29a。藉由盖体60来使开口部23闭合。从开口部23观察收纳室24侧的方向的端部为筒状外罩20的前端部28。
于筒状外罩20的投光部21与灯罩部22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外侧突出且围绕筒状外罩20的外周的带状的突带部26。由于该突带部26朝外侧突出,故而该突带部26作为投光部21的檐而发挥功能,降雨时的水滴不易流下至投光部21,污物不易附着于投光部21的表面。又,由于突带部26连续地形成于筒状外罩20的长度方向的周围,故而筒状外罩20的机械性强度亦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捕兽装置
- 下一篇:模块式感应加热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