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9639.2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3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三谷宏幸;财津享司;井上宪一;尾崎修;桥本裕志;北条启文;井上浩司;吉川英一郎;藤原直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27/24;H01F27/255;H01F27/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当地使用于电气电路和电子电路等的电抗器。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了绕组的无源元件的电抗器,例如,使用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的高次谐波电流的防止、电流型逆变器或斩波器控制中的电流脉动的平滑化以及转换器中的直流电压的升压等各种各样的电气电路和电子电路等。作为与这种电抗器相关的技术文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抗器,其具有:线圈;由在该线圈的内侧以及外周填充的磁性粉末混合树脂构成的芯;和收纳所述线圈和芯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内壁面形成有突起部。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电抗器,其具备:组装到卷绕了线圈的绕线管(bobbin)的中空孔中,成为线圈的安装卷绕轴的棒状的一对软磁性合金压粉芯;和与所述一对软磁性合金压粉芯的各两端相组合,与所述一对软磁性合金压粉芯一起形成四边形的复合芯的板状的一对软性铁氧体芯。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抗器以小型化以及低损耗化为目的,按照在0A时成为约2mH的电感的方式,在软磁性合金压粉芯和软性铁氧体芯的相对部分设置有间隙。
然而,在将这样的间隙设置于芯部件的情况下,一般会产生噪声或漏磁的问题。此外,因为设置于芯部件的间隙的尺寸精度对电抗器的电感特性产生影响,所以需要高精度地形成间隙,也会产生电抗器的加工成本提高的缺陷。作为噪声对策,可以列举在间隙部分使用陶瓷原材料的方法,但这种噪声对策也存在电抗器的加工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利用了空心型的线圈的电抗器。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各线匝(coil turn)通过将 多个带状单位导体相互重叠而构成的空心电抗器。在该电抗器中,线匝的电抗器的径向上的厚度小于轴方向上的宽度。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电抗器,其在被磁屏蔽铁心包围的状态下,将卷绕在绝缘筒的周围的多个圆板绕组在绕组轴方向上堆积多级,并且将各圆板绕组相互连接而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420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7-128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昭50-27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昭51-4295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空心型的电抗器,构造不像专利文献2那样复杂,而且,能够得到在比较宽的电流范围内稳定的电感特性。
但是,在单纯的空心型的电抗器中,由于电感变小,因此难以得到希望的特性。此外,根据线圈形状等,还存在涡流损耗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加工成本以及涡流损耗,并且能够在宽电流范围内稳定地得到较大的电感的电抗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经过各种研究后的结果,发现了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以下的本发明来达成。即,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电抗器,特征在于,具备:空心线圈,其通过将长条的导体部件卷绕而形成;和芯部,其覆盖所述空心线圈的两个端部以及外周部,所述空心线圈的径向上的所述长条的导体部件的长度t相对于所述空心线圈的轴方向上的所述长条的导体部件的长度W的比t/W为1以下,所述芯部的与所述空心线圈的一个端部相对向的一个面、和所述芯部的与所述空心线圈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向的另一个面 至少在覆盖线圈端部的区域平行,形成所述空心线圈的所述长条的导体部件的周向的面相对于所述芯部的所述一个面垂直,所述空心线圈的从中心到外周的半径R相对于所述空心线圈的轴方向上的所述长条的导体部件的长度W的比R/W为2~4。根据这种构成的电抗器,能够抑制噪声、加工成本以及涡流损耗,并且在宽电流范围内稳定地产生较大的电感。
此外,在另一形态中,在上述电抗器中,特征在于,在所述芯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的、面对所述空心线圈的空心部的部位,形成向所述空心线圈突出的突起部,假设所述空心线圈的空心部的半径为r、突起部的从与线圈端部相对向的芯面起算的高度为a、突起部底面的半径为A时,所述突起部按照满足如下条件的方式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