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0135.2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坂井达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W8/00;H04W84/1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控制 方法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以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局域网(LAN)为代表的无线通信中,存在要在使用之前设置的许多设置项。这种设置的例子包括作为网络标识符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加密系统、加密密钥、认证方法和认证密钥等。对于用户来说手动输入所有这些设置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各个制造商提出了能够在无线装置中容易地设置通信参数的自动设置方法。这些自动设置方法通过将通信参数从一个装置提供至其它装置,基于预定过程和消息在要连接的装置之间自动设置通信参数。非专利文献1论述了无线LAN基础架构模式通信(基础架构通信)中的通信参数的自动设置的例子。
专利文献1~3论述了无线LAN自组织模式通信(自组织通信)中的通信参数的自动设置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3中,进行自组织通信的装置从加入网络的装置中确定提供通信参数的装置(提供装置),并且该提供装置将通信参数提供至其它装置(接收装置)。
由此,通过利用通信参数的自动设置,用户可以利用简单的操作自动设置通信参数。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228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1113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09458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Wi-Fi Certified(TM)for Wi-Fi Protected Setup:Easing the User Experience for Home and Small Office Wi-Fi(R)Networks,http://www.wi-fi.org/wp/wifi-protected-setup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现在将考虑在装置上安装多个通信参数自动设置方法的情况。传统地,针对安装了多个自动设置功能的装置,用户经由菜单画面选择要启动的自动设置方法。然而,在该情况下,用户自己必须选择适当的通信参数自动设置方法,从而用户友好性差。如果用户选择了错误的自动设置方法,则不执行自动设置处理,并且不能进行无线通信。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执行多个通信参数自动设置方法并提高用户友好性的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一设置单元,用于与接入点执行用于设置通信参数的第一设置处理;第二设置单元,用于与不作为所述接入点的其它通信设备执行用于设置通信参数的第二设置处理;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正在启动所述第一设置处理或所述第二设置处理的设备;以及选择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单元所进行的检测来选择由所述第一设置单元执行所述第一设置处理还是由所述第二设置单元执行所述第二设置处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装置上安装了多个通信参数自动设置方法,也可以在无需用户选择设置方法的情况下自动执行通信参数自动设置方法。结果,用户友好性提高。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的软件配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网络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A的通信处理的操作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A、设备B和接入点的操作序列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A、设备B和接入点的操作序列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设备A、设备B和接入点的操作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