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场极发生器和旋转的直流供电刷的交流发电装置及直流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0268.X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朴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在淳 |
主分类号: | H02K17/42 | 分类号: | H02K17/42;H02K57/00;H02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发生器 旋转 直流 电刷 交流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发电装置及直流发电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旋转的直流供电刷对具有卷绕有绕组线圈的多个铁芯的场极发生器供给直流电,从而对场极发生器的各铁芯诱导磁力,对卷绕在所述场极发生器的一对发电用绕组诱导磁性与所述场极发生器的铁芯相反的磁力,由此能产生电流的交流发电装置及直流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发电机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的两大类,所述交流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形成在所述转子外侧的定子和固定所述定子的中空形的圆筒形机壳,当所述转子旋转时,从转子磁铁的磁通量与定子绕组相互作用的同时将电流向定子绕组内诱导。大体上,定子以同心配置在转子机壳内,并包含软磁芯和导电性绕组,通过所述交流发电机供给的电力根据转子的速度有所不同。此时,定子也可以以同心交替配置在转子内。即,交流发电的原理是在左侧配置N极,在右侧配置S极,并在线圈与磁力线成垂直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则在旋转0~90°时,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动势在N极侧的线圈和S极侧的线圈同时朝逆时针方向产生电动势。当旋转90~180°时,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感应电动势在N极侧的线圈和S极侧的线圈同时朝顺时针方向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另外,直流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形成在所述转子外侧的定子和固定所述定子的中空形的圆筒形机壳,当所述转子旋转时,从转子磁铁的磁通量与定子绕组相互作用的同时将电流向定子绕组内诱导。大体上,定子以同心配置在转子机壳内,并包含软磁芯和导电性绕组,通过所述直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根据转子的速度有所不同。此时,定子也可以以同心交替配置在转子内。
发明的详细说明
技术问题
但是,现有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包括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定子以同心配置的转子,所述转子通过动力源的旋转力在定子内旋转的同时与定子相互作用,通过所述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势,反复所述电动势循环而产生电流,结果,为了用现有的发电装置(交流发电装置、直流发电装置)产生电流,应通过动力源勉强旋转转子,为了使重量重的转子旋转,不但浪费所需的能量,而且,因摩擦及其他因素而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由缠绕有绕组线圈的多个铁芯构成且不旋转的场极发生器来代替现有必须旋转转子才能发电的发电装置,通过旋转的直流供电刷选择性地供给直流电至所述场极发生器的各绕组线圈,从而对场极发生器的各铁芯诱导磁力,对卷绕所述场极发生器的一对发电用绕组诱导磁性与所述场极发生器的铁芯相反的磁力,从而对发电用绕组反复地产生及消失电动势,并产生电流。
技术功效
如此,本发明为了得到电流,不需要勉强旋转场极发生器,因此不但节省因勉强旋转场极发生器而所需的资源、能量及多余设备,而且,能以低廉的费用生产电力,所以本发明非常有用。
即,获得电流时,并不是使重量重的转子旋转,而是旋转轻量的电刷,对发电用绕组反复产生及消失电动势来产生电流,因此与现有发电机相比,最大限度地减低能量的浪费,并能够提供效率高的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交流发电装置的分离立体图。
图2是示出结合图1的交流发电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交流发电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交流发电装置中表示场极发生器的整流片和铁芯之间的线圈绕组状态的参考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交流发电装置中表示场极发生器和发电用绕组之间的磁力形成状态的参考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直流发电装置的分离立体图。
图7是示出结合图6的直流发电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6的直流发电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在图6所示的直流发电装置中表示场极发生器的整流片和铁芯之间的线圈绕组状态的参考图。
图10是在图6所示的直流发电装置中表示场极发生器和发电用绕组之间的磁力形成状态的参考图。
图11是示出图6的另一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
100:本发明交流发电装置,100’:本发明直流发电装置;
110、110’:马达,111、111’:轴
112、112’:滑环,113、113’:旋转体
113a、113a’:直流供电刷,120、120’:蓄电池
121、121’:电刷,130、130’:机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在淳,未经朴在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衡轴外置齿轮发动机的油路系统
- 下一篇:屏蔽端子的连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