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0600.2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大贺博;福垣达也;矶部哲也;矢野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35/04 | 分类号: | G01N35/04;G01N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自动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进行检体处理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如专利文献1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在投入部和收放部之间配置具有各种功能的单元,通常检体从配置在检体处理的上游侧的投入部投入,并由各种单元对检体进行处理,处理结束的检体在最下游部收放于收放部内。另外,向下一工序搬运检体时,经由收放部的搬出通道而搬运至检体的自动分析等的下一工序。
这种结构在以单方向处理检体处理流程的情况下为有效的结构。另外,即使在不是组合各种模块而固定地构成投入部、离心部、开栓部、收放部等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中,也与上述系统相同,分注装置并不位于检体处理的最下游。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1的说明中也有如下意思的说明:所提供的检体从检体供给单元通过分注单元及容器供给单元而送至检体搬出单元。
一般在以检体的前处理为前提的系统中,已实现对检体的前处理工序,即检体的到达确认、检体的离心分离、检体容器的栓的开封、将检体的血清向其它的容器分注、被分注的容器的闭栓、处理结束的检体的收放等的一系列的操作人员的作业的自动化。
从而,分注作业是位于前处理工序的中途的工序,并不是位于作业工序的最下游位置的工序。
近些年,自动进行检体处理的要求比较强烈,还开发了为了对已收放的检体再次进行检测而自动地将检体从收放部取出并经由自动搬运线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的自动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4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14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分注单元分注至其它的容器中的检体自动地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而被测定成分。由于检体的成分测定会成为治疗等的指标,因此从采集检体至成分测定结果的输出的时间越短越好。
但是,就现有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而言,由于在分注单元的后工序中存在收放及闭栓等的处理工序单元,因此成为经过不必要的单元而搬运至搬运线并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另外,收放部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若超过收放能力,则会停止检体的搬运、搬出。由于检体的搬运、搬出的停止状态延续至操作人员从收放部除去检体为止,因此存在检体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的搬运变慢的缺点。
另外,在如图7所示的现有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中,在对已收放于收放部内的检体再次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从检体投入部投入且搬运至上游的检体和从收放部搬运的检体在搬运线上进行合流而导致搬运线的堵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所分注的检体以最短时间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的检体处理自动化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的特征如下。一种分注单元,向其它的容器分注检体,并且具有将所分注的容器或原始的检体向用于搬运至自动分析装置的搬运线搬出的搬出线,其特征在于,在单元的内部具有与上述搬出线直行的线,还具有与分注单元和从投入部至分注单元的搬运线反向的搬运线,将由分注单元处理结束而进行收放的检体由上述反向的搬运线向上游方向搬运。
另外,就上述分注单元而言,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内部的搬运线彼此交叉之前可以使一个以上的检体同时停止在搬运线上且可以一个一个地送出的机构;读取承载有检体的容器的识别号码及记号的装置;以及由可以使检体在线上停止或搬运的机构构成的止动器,并且具有:进行读取装置与内部的计算机或者与经由内部的计算机的外部的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及根据计算机的指示进行上述止动器的开闭且控制检体的目的地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分注单元的排列配置在检体处理工序的最下游,从而可以使分注处理后的检体不经过其它单元中的通过时间,另外,不在其它的单元内滞留而减少向自动分析装置的搬运时间。
通过在架设检体的每个容器上设置搬出部,从而可以减少向自动分析装置的搬运时间,另外不需要将检体转至其它容器的设备,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实现搬运时间短的系统的结构。
另外,可以相邻地配置作为检体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的投入部和收放部,使操作人员的作业范围变窄,能够提供高效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装置。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框图。
图3是图2的变形例的框图。
图4是一根检体托座。
图5是多根检体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放电灯恒光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丙烯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及丙烯酸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