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苯二甲酰亚氨基过氧己酸的轻度碱性低复配固体织物处理洗涤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1853.1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N·J·兰特;G·S·米拉克尔;A·T·布鲁克;N·P·索默维尔罗伯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3/39 | 分类号: | C11D3/39;C11D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晶;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二甲 氨基 过氧 己酸 轻度 碱性 低复配 固体 织物 处理 洗涤剂 组合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苯二甲酰亚氨基过氧己酸的固体织物处理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是低复配的,不包含或包含少量沸石助洗剂和磷酸盐助洗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低pH特征,仅是轻度碱性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为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然而它们可为漂白添加剂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包含漂白催化剂,优选基于氧杂吖丙啶盐的漂白催化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极好的冷水清洁性能,即使是在极冷的洗涤温度如20℃或甚至15℃下。
发明背景
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使得衣物洗涤行业向更低的洗涤温度和更短的自动洗衣机循环方向发展。当在低洗涤温度下使用常规的衣物洗涤剂并且洗涤时间缩短时,它们的清洁性能降低;并且它们的漂白性能尤其降低。
本发明通过在低pH和低助洗剂含量下形成苯二甲酰亚氨基过氧己酸(PAP)漂白体系克服了该问题,提供了具有优异漂白功效的织物处理组合物。
此外,在洗涤液体低pH下碳酸钙的形成显著降低,这改善了所述组合物的阻垢特征。这继而改善了所述组合物的漂白性能特征。不受理论的束缚,阻垢特征改善,由于织物表面上发生非常少或不发生结垢聚集,确保漂白体系可到达织物表面,从而保持最佳的漂白性能。
当其中额外掺入漂白催化剂时,该组合物的漂白性能进一步改善,优选的漂白催化剂是基于氧杂吖丙啶盐的漂白催化剂、过渡金属漂白催化剂和漂白酶。不受理论的束缚,因洗涤液体的低pH,以及因低助洗剂制剂而提高洗涤液体硬度水平,这些漂白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效率改善。
碳酸氢钠是获得所需低pH特征的优异的缓冲盐。然而,也可使用碳酸氢三钠;并且碳酸氢三钠提供附加的有益效果,包括改善的分散特征和改善的贮存稳定性特征。不受理论的束缚,使用碳酸氢三钠观察到的附加有益效果应归于非常低的碳酸氢三钠的水合特征;即除了其二水合物以外,碳酸氢三钠不进一步水合。
用至pH 6.0的高储备碱度配制,确保低pH特征的稳定性,提供改善的漂白体系的稳健性。此外,谨慎选择在低pH下对过渡金属具有良好结合常数的螯合剂体系,保护所述漂白剂体系并且进一步改善所述漂白剂体系的稳健性。
当还将其它组分如调色剂和增白剂掺入到所述组合物中时,需要谨慎选择这些成分,以确保它们与更高效的漂白剂体系相容。优选将抗氧化调色剂和抗氧化增白剂掺入到所述组合物中。
当还将第一洗涤脂肪酶掺入到所述组合物中时,观测到优异的污垢清洁性能。
低pH特征,以及因低助洗剂制剂而提高洗涤液体游离硬度水平还改善了所述组合物的颜色保真度特征。当还将染料锁定组分掺入到所述组合物中时,观测到附加的颜色保真度有益效果。
所述组合物优选为固体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然而,所述组合物还可为漂白添加剂产品。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由权利要求1定义的组合物。
发明详述
固体织物处理洗涤剂组合物。所述固体织物处理洗涤剂组合物包含:(i)去污表面活性剂;(ii)苯二甲酰亚氨基过氧己酸;(iii)0重量%至10重量%的沸石助洗剂;(iv)0重量%至10重量%的磷酸盐助洗剂;和(v)任选0重量%至10重量%的硅酸盐,其中于20℃下在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重量%的浓度后,所述组合物具有7.6至8.8的pH。
所述组合物优选为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然而所述组合物可为漂白添加剂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可为任何适宜的形式,包括自由流动的颗粒形式,或单位剂型包括片剂形式、洗涤剂片形式。所述组合物可以小袋的形式,例如所述颗粒或片剂可为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被薄膜包封,优选被水溶性和/或水分散性薄膜包封。优选的薄膜为聚乙烯醇薄膜。如果所述组合物为小袋的形式,则所述组合物可为单隔室或多隔室小袋。所述多隔室小袋可在一个隔室中包含液体组合物,并且在另一个隔室中包含固体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1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