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药物递送装置的剂量设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2061.6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D.普伦普特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315 | 分类号: | A61M5/315;A6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法***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药物 递送 装置 剂量 设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用于药物递送装置的剂量设定机构。更具体地说,本申请大体涉及包括内壳体和拨转套筒并用于药物递送装置的剂量设定机构。本发明的特征同样可应用于其它情况。
背景技术
笔型药物递送装置已经应用于没有经过正规医疗培训的人进行常规注射。这种情况在糖尿病人中越来越普遍,自我治疗能够使这些病人对他们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笔型递送装置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可重设装置(即,可重复使用的)和不可重设的(即,一次性的)。这些类型的笔型递送装置(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们通常看起来象放大的钢笔)通常由三个主要部件组成:(i)包括药筒的药筒部件,而药筒通常容纳在壳体或保持器内;(ii)连接药筒部件的一端的针头组件;(iii)连接药筒部件的另一端的给药部件。药筒(经常称为小瓶(ampoule))一般包括填充药剂(例如,胰岛素)的贮液器、位于药筒贮液器的一端的可移动橡胶筒塞或塞子、和位于药筒贮液器的经常是颈状收缩形的另一端的具有可刺穿橡胶密封的顶部。一般用卷边的环形金属箍圈将橡胶密封固定在适当位置。药筒壳体一般由塑料制成,药筒贮液器以前由玻璃制成。
针头组件一般是可更换的双头针头组件。在注射之前,可更换的双头针头组件连接到药筒组件的一端,设定剂量,然后,控制剂量。这种可拆卸针头组件可以拧到或压(即,扣)到药筒组件的可刺穿密封端。
剂量部件或剂量设定机构一般是笔型装置的用于设定剂量的部分。在注射过程中,剂量设定机构内的推杆压靠药筒的筒塞或塞子。这个力使得药筒内的药剂通过连接的针头组件注射。在注射之后,通常按照大多数递送装置和/或针头组件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建议,针头组件被拆卸或丢弃。
剂量设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显示所拨转的剂量的标数套筒。这种标数套筒在外表面具有剂量标数,从而所拨转的剂量标数通过套筒中的窗口、孔或透镜可以看见。标数套筒必须防止被拨转到超出预设的旋转停止距离,使得标数套筒不脱离套筒。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上述需求的剂量设定机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确定组装这种剂量设定机构的容易并节省成本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上述目的通过药物递送装置的剂量设定机构来实现,该剂量设定机构包括内壳体和拨转套筒,内壳体具有沿内壳体外表面的螺旋凹槽,拨转套筒与内壳体的螺旋凹槽旋转接合,螺旋凹槽优选为阳螺旋凹槽。内壳体包括在螺旋凹槽的一端附近的第一旋转止动部。当使用者旋转拨转套筒以选择剂量时,第一旋转止动部防止使用者选择大于预定最大可选剂量的剂量。
剂量拨转套筒包括具有螺旋凹槽的内表面和第二旋转止动部,螺旋凹槽优选阳螺旋凹槽。当使用者试图选择大于预定最大可选剂量的剂量时,第一旋转止动部与第二旋转止动部配合。
上述目的还通过组装药物递送装置的方法来实现。根据示例性配置,该方法包括沿内壳体的外表面形成螺旋凹槽。该方法还包括在螺旋凹槽一端附近设置至少一个旋转止动特征。旋转止动特征沿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该方法还包括通过相对内壳体旋转拨转套筒,将拨转套筒组装在内壳体上,其中拨转套筒与内壳体上的螺旋凹槽螺纹接合。
通过阅读下面详细的描述、适当地参照附图,本发明各个方面的这些以及其它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清楚。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剂量设定机构的药物递送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示出图1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去除帽并示出了装有药筒的药筒壳体;
图3示出图1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内壳体的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4示出图1所示药物递送装置的拨转套筒的实施例;
图5示出图4所示的拨转套筒的半剖面图;以及
图6示出与图4-5的拨转套筒接合的图3的内壳体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药物”或“医药产品”或“药剂”是指含有至少一种药学活性化合物的药物制剂。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药学活性化合物具有高至1500Da的分子量和/或是肽、蛋白质、多糖、疫苗、DNA、RNA、抗体、酶、抗体、激素或者寡核苷酸、或者是上述药学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未经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