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其盖体被照亮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2310.1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S.卡拉曼;S.伊尔金;E.奥茨尤克塞尔;H.尤克塞尔;A.Z.德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7/00 | 分类号: | F25D27/00;F25D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姚李英;谭祐祥 |
地址: | 土耳其伊*** | 国省代码: | 土耳其;T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体被 照亮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盖体被照亮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冷却装置中,提供了盖体,盖体设置在门上,且允许使用者在不开启冷却装置门的情况下取到其冷却的食物和饮料。也称为门中门的所述盖体通常用于将储存在门搁板上的瓶子容易地取出。因此,不会为了取到瓶子等而开门,且热损失被降低了显著的程度。
大多数盖体通过从其一侧枢转来固定到布置于门上的开口上。它们通过把手,或通过按下位于另一侧上的按压/释放按钮而开启。在一些现有技术水平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用在把手或按压/释放按钮上,以便在黑暗环境中找到其位置。
在现有技术水平的第US2003102825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具有门的冰箱,门具有其外表面被照亮的盖体。
在现有技术水平的第KR2004004967号韩国专利申请中,阐述了具有照明元件的冷却装置,该照明元件允许在盖体被开启时看到搁板上的瓶子。
为了在开启盖体时照亮盖体的外表面以及还有搁板区段两者,就需要连续地向所有方向发光的一个以上的发光体或较大的发光体。这导致了关于布置(layout)和成本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具有可多用途使用的照明元件的冷却装置。
权利要求中阐明了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而实现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包括盖体,盖体覆盖位于门上的开口。
冷却装置具有照明元件,照明元件在盖体关闭时照亮盖体,而在盖体开启时照亮开口。当盖体关闭时,照明元件发射出的光由位于盖体上的光导件引导,光导件的一端延伸至照明元件,而另一端延伸至盖体的外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导件具有L形构造。当盖体关闭时,光导将从一个臂部接收到的光输送至盖体的外表面,从而提供了盖体的可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位于开口的侧部上的腔体,该腔体朝门延伸,且照明元件设置于其中。当盖体开启时,照明元件从腔体朝开口发光,且提供了位于门搁板上的食品的照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腔体由透明盖覆盖。因此,保护了照明元件免受外部因素,如灰尘、污垢等,因此防止了其发光有效性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盖体由光导件包绕。因此,当盖体关闭时,将照亮其框架,从而便于注意到盖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盖体的把手由光导件包绕。因此,当盖体关闭时,把手由照明元件发射出的光照亮,且使用者能够触到把手。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光导件包绕的盖体开启按钮位于门上。因此,即使在黑暗环境下也可注意到按钮而可开启盖体,且在盖体开启时,在此环境下不需要开启另一盏灯,因为开口被照亮了。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盖体和/或把手和/或开启按钮由导光材料制成,且其一端与光导件相接触。因此,在盖体关闭的同时到达光导件的光提供了所有表面的照亮。
借助于本发明的照明元件,在需要照亮盖体时照亮盖体,且在需要照亮开口时照亮开口。因此,通过使用单个照明元件,提供了使用空间的节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而实现的冷却装置,在附图中:
图1为冷却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当盖体关闭时的门的侧向截面视图。
图3为开启盖体时的门的前视图。
图4为光导件的详图。
图中所示出的元件的标号如下:
1.冷却装置
2.本体
3.门
4.开口
5.盖体
6.照明元件
7.腔体
8.光导件
9.盖。
具体实施方式
冷却装置1包括本体2、至少一个门3、位于门3上允许在不开启门3的情况下接近本体2的内部容积的至少一个开口4,以及从开口4的一侧枢转到另一侧的至少一个盖体5。
冷却装置1还包括位于门3上在开口4的侧部的照明元件6、设置在盖体5上的光导件8,其一端延伸至照明元件6而另一端延伸至盖体5的外表面,且照明元件6借助于光导件8在盖体5关闭时照亮盖体5,而在盖体5开启时照亮开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