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2689.6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韩相哲;崔信一;李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2 | 分类号: | F28D9/02;F28F3/02;F28D9/00;F28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凭借流体流动性的改善及紊流化的促进等而提高热交换性能的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热交换器是一种从较高温流体通过传热墙把热传递到较低温流体的装置,车辆用热交换器主要适用于空调系统、变速器油冷却器等,其中,车辆用热交换器由于安装空间的狭窄化而需要采取紧凑型尺寸,因此使得板式热交换器获得了广泛应用。
该板式热交换器以相邻板之间形成流体通路的方式相向层叠多个热交换板,流体通路区分为相异介质通过的2个以上的流体通路。因此,相异的流体在通过各流体通路时通过板进行热交换。而且,各板在其端部侧具备有流入路径及流出路径。
另外,板式热交换器需要让各流体在特定位置不停滞地顺利流动并且维持一定的流体紊流化以确实保障其热交换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凭借流体流动性的改善及流体紊流化的促进而提高热交换性能的板式热交换器。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板式热交换器包括上下方向层叠的复数热交换元件(heat exchange element),各热交换元件由上板与下板互相结合而成,上述各热交换元件在其内部具备有内部流体流动的内部流体通路,上述复数热交换元件之间形成有外部流体流动的外部流体通路,
上述上板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由复数隆起部及复数凹谷部所构成的波形形态(Pattern),上述下板在其底面形成有由复数隆起部及复数凹谷部所构成的波形形态,
上述各热交换元件在其两侧具备有隔离的流入路径及流出路径,
上述上板具备有在上述流入路径及流出路径的上部突出的上凸缘,上述下板具备有在上述流入路径及流出路径的下部突出的下凸缘,上述上凸缘及下凸缘互相插入结合,
上述上板的上凸缘周边区域及上述下板的下凸缘周边区域各自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平坦部。
上述第一平坦部的上表面和上述上板的隆起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上述第二平坦部的上表面和上述下板的隆起部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
上述第一平坦部的结构包围上板上凸缘周边,上述第二平坦部的结构包围下板的下凸缘周边。
在上述上凸缘周边的一侧区域上局部地形成第一平坦部,在上述上凸缘周边的另一侧区域有上述波形形态连续着,
在上述下凸缘周边的一侧区域上局部地形成第二平坦部,在上述下凸缘周边的另一侧区域有上述波形形态连续着。
上述第一平坦部及第二平坦部在上述流入路径及流出路径上以对角线方向互相错开地配置。
上述第一平坦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接触浮雕,上述第一接触浮雕朝上述下板突出,
上述第二平坦部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接触浮雕,上述第二接触浮雕朝上述上板突出。
上述第一接触浮雕的底面与上述第二接触浮雕的上表面互相对应地接触。
上述第一接触浮雕们的底面与上述下板的凹谷部背面接触,上述第二接触浮雕们的上表面与上述上板的凹谷部背面接触。
上述第一接触浮雕的底面与第二接触浮雕的上表面宽于上述上板与下板的凹谷部背面。
上述热交换元件的边缘形成有和上述内部流体通路疏通的边缘通路。
上辅助隆起部及下辅助隆起部沿着上述上板及下板的各边缘延伸,上述上辅助隆起部的背面形成有上辅助槽,上述下辅助隆起部的背面形成有下辅助槽,由上述上辅助槽及下辅助槽形成上述边缘通路。
上述上板及下板在各边缘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侧具备有第一及第二定位用浮雕,
在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的中心部有平坦部朝下凹陷地形成,在上述平坦部的周边形成有锥形(Taper)部,
在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中心部有平坦部朝下凹陷地形成,在上述平坦部的周边形成有锥形部,
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以小于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尺寸地形成并结合。
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的宽度以小于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宽度地形成,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的厚度以小于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厚度地形成,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的中心从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中心偏置,从而使得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的锥形部一侧与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锥形部一侧接触。
上述第二定位用浮雕的厚度等于上述上突出部厚度与下突出部厚度之和。
在上述上板的上表面邻接上述第一定位用浮雕地形成支撑突出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未经韩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 下一篇:钢制连续壁的施工方法及钢制连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