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蚯蚓的性腺再生能力的转基因蚯蚓的养殖方法,通过该养殖方法养殖的转基因蚯蚓以及从转基因蚯蚓的体液生产重组蛋白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2694.7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京;安治炫;卓银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ECO基因工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A01K67/00;C12N5/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樊卫民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蚯蚓 性腺 再生 能力 转基因 养殖 方法 通过 以及 体液 生产 重组 蛋白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蚯蚓的性腺再生能力的转基因蚯蚓的养殖方法,通过该养殖方法养殖的转基因蚯蚓以及从转基因蚯蚓的体液生产重组蛋白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转基因法(transgenesis)中,大体上存在体细胞转基因和生殖细胞转基因。体细胞转基因是新遗传特性体现在处置动物上,但不传递至下一代的方法,生殖细胞转基因是将新型基因直接嵌入到生殖细胞或者诱导转基因细胞使其转移为生殖细胞来持续表达新遗传特性的方法。
作为生殖细胞转基因法可举例原核注射法、病毒载体利用法、胚胎干细胞利用法、核移植法及试管婴儿法等。
上述原核注射法是在受精卵的核中注入新基因而实现植入,来构建转基因体的方法,此时,在被植入的受精卵的细胞分裂时期,向染色体随机嵌入基因来呈现其特性。该方法最简单而且呈现比较高的效率,因此目前在产业上最广泛使用(Gordon JW,Ruddle FH,1981.Science 214:1244246;Hammer RE,Pursel VG,Rexroad CE,Jr,Wall RJ,Bolt DJ,Ebert KM,et al.1985.Nature 315:68083)。但是,与通过新基因的表达来获得新特性,与此相反,因随机的嵌入而难以调节表达率,而且具有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的缺点。
上述病毒载体利用法与原核注射方法十分类似,但不直接注入新基因,而是利用非毒性处理病毒载体来构建重组基因,并通过强有力的病毒的感染方法来构建转基因体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具有十分高的基因注入效率,因而被使用为针对人的基因治疗法,但是由于如同原核注射法那样进行随机嵌入,因而具有难以调节表达的缺点(Jaenisch R,Fan H,Croker B,1975.Proc Natl Acad Sci USA 72:4008012;Robertson E,Bradley A,Kuehn M,Evans M,1986.Nature 323:44548)。
上述胚胎干细胞利用法是将在具有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细胞上采用新基因来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新的受精卵时,胚胎发育过程中被移植的胚胎干细胞被分化为生殖细胞,以使转基因动物出生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具有能够将新基因注入到个体的特定部位的特征,一般使用于研究用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并且,由于通过该方法所生产的转基因动物用于调节特定遗传部位,因而具有在产业上或者医学方面利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的优点,与此相反,远比其他方法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目前除了啮齿类以外,针对其他动物还未确立构建方法(Martin GR,1981.Proc Natl Acad Sci USA 78:7634638;Thomas KR,Capecchi MR,1987.Cell 51:50312;Nagano M,Brinster CJ,Orwig KE,Ryu BY,Avarbock MR,Brinster RL,2001.Proc Natl Acad Sci USA98:130903095)。
上述核移植法是通过克隆羊多莉名扬四方的方法,而且是去除未受精卵的核之后移植供与细胞的核,由此在代生母(动物)的体内发育为个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于核供与细胞,即从源于受精卵的未分化细胞到体细胞为止几乎不受限制地使用,具有能够暂时复制生产大量转基因动物的优点,与此相反,需要解决具有十分低的生产效率和死产及畸形分娩等问题(Willadsen SM,1986.Nature 320:635;Schnieke AE,Kind AJ,Ritchie WA,Mycock K,Scott AR,Ritchie M,Wilmut I,et al.,1997.Science 278:2130133;Cibelli JB,Stice SL,Golueke PJ,Kane JJ,Jerry J,Blackwell C,et al.,1998.Science 280:12562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CO基因工艺株式会社,未经ECO基因工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