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缸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2834.0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P·比内尔;T·迪富尔;J·利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思科佑科玛蒂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6 | 分类号: | F15B15/26;C25C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缸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领域是用于制造业、尤其是铝冶炼工艺制造业的气动自动控制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缸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打壳缸的控制装置。这种打壳缸用于钢铁冶金工业设备和铝冶炼设备中,以便能够使在熔融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结壳破碎,因此打壳缸用于在该表面结壳中形成洞孔,以允许掺入添加剂。按照所形成的表面结壳的厚度和刚度,施加的作用力可能很大,当提升缸以“去除”粘住锤头的熔渣和残渣时同样如此,这需要使用大尺寸的缸。如果形成的表面结壳不太厚或比较易碎,则不会达到最大破碎力或最大清理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必施加最大压力,较低的压力允许减少能耗,因而大量节省能源。
背景技术
AU27128/84提出这种控制装置,其使用5/2(二位五通)方向控制阀、减压阀和3/2(二位三通)阀,它们由工业程控器直接操纵。传感器可检测推压终点并将其通告自动控制器。
因此,使这种缸持久保持压力会导致极大消耗资源,在泄漏时尤其如此。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尤其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控制缸的控制装置,其可实现节能,尤其是通过使供给压力适配于为破碎表面结壳和提升缸同时清理锤头恰好所需要的作用力,来实现节能。
根据本发明,气动打壳缸控制装置具有一方向控制阀和一阀,缸竖直布置在熔融金属表面的上方,缸的配有锤头的杆面对金属表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机械锁紧件,机械锁紧件用于将缸杆机械锁紧在高位,从而允许无需使用气动能量来保持缸杆。
机械锁紧件可具有锁栓,锁栓适于同布置在与缸杆相连在一起的指形件上的止动件相配合。
止动件可以是凹槽或凸肩。
锁栓可具有孔,指形件可进入孔中。
有利地,所述装置也具有配有机械传感器的阀。
机械传感器可以是探头。
探头可与布置在销键上的倾斜表面相配合,所述销键适于同杆相配合。
更有利的是,所述装置集成在缸体中。
所述装置可允许使供给压力适配于为消除阻力和提升缸、消除可能存在的应用摩擦力恰好所需的作用力。
所述装置可具有检测器,检测器通过锤头和金属之间的电接触检测杆的低位。
阀的排放口可具有流量限制器。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一完全非限制性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和优越性将体现出来。附图如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的底部的仰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横剖面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横剖面图,其示出3/2阀及其机械触发指形件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及
图5是图2的缸底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个说明中,相关术语如“上”、“下”、“前”、“后”、“水平”和“竖直”是在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D相关联的缸竖直安装时进行理解的,锤头在工作情形下朝下取向。
控制装置示意地示于图1上。可看到缸1具有连接于活塞3的杆2。缸在下部分具有孔4,在上部分具有孔5。杆2的下端连接于锤头6。活塞3的上部分具有设有凹槽7a的指形件7。凹槽7a适于同锁栓8a相配合,锁栓8a由锁紧装置8的弹簧15驱动。
锤头位于熔融金属表面M的上方。熔融金属表面M通过自动控制器A与操纵装置10的控制部分进行电连接。
控制装置还具有5/2型的方向控制阀9。在图1所示的阀芯处于位置9b的位置,来自方向控制阀9的压力输送供给3/2阀11,而缸1的孔5连接于方向控制阀9的排放口。在方向控制阀9的另一位置9a,压力输送供给孔5,孔4则被置于排放。
阀11被示出处在这样的位置:其中阀芯处于位置11c,从而允许通过孔4使缸1的下腔置于排放。
方向控制阀9、锁紧装置8以及阀11由操纵装置10控制。因此,缸在高位处于静止状态。
操纵装置示于图1,其阀芯处于位置10b,在该位置,压力输入被阻止,而朝向锁紧装置8、方向控制阀9和阀11的管被置于排放。在另一位置10a,朝向锁紧装置8、方向控制阀9和阀11的管连接于压力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思科佑科玛蒂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思科佑科玛蒂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