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活性材料、电极和蓄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4070.9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原志成;福井弘;日野贤一;大须贺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36;H01M4/587;H01G9/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杨洲;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活性 材料 装置 | ||
1.一种电极活性材料,其包含通过以下获得的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制备包含至少(A)包含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含硅化合物的可交联组合物和(B)不参与所述可交联组合物的交联反应的液体或熔体的均匀相;然后交联所述组分(A),使得与所述组分(B)相分离,以获得含硅的交联颗粒或其中所述含硅的交联颗粒分散在所述组分(B)中的分散体;然后在惰性气体中或在真空中在300℃至1500℃下烘焙所述含硅的交联颗粒或所述分散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含硅化合物是硅氧烷、硅烷、硅氮烷、碳硅烷或其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含硅化合物是用下面的平均单元式表示的硅氧烷:
(R13SiO1/2)a(R12SiO2/2)b(R1SiO3/2)c(SiO4/2)d
其中R1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且选自单价烃基、氢原子、卤素原子、含环氧基的有机基团、含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基团、含氨基的有机基团、含巯基的有机基团、烷氧基和羟基;“a”、“b”、“c”和“d”是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并且满足a+b+c+d=1的数;然而“a”、“b”和“c”不能同时为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是通过加成反应、缩合反应、开环反应或自由基反应交联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包含具有脂族碳-碳不饱和键的含硅化合物、具有硅-键合的氢原子的化合物和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包含具有脂族碳-碳不饱和键的无硅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硅-键合的氢原子的化合物和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包含具有硅烷醇基团的含硅化合物、具有硅-键合的氢原子的化合物和缩合反应催化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包含具有脂族碳-碳不饱和键的含硅化合物和自由基引发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包含具有含环氧基的有机基团的含硅化合物和用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B)是硅油或无硅的有机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B)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S树脂、ABS树脂、聚氯乙烯、聚缩醛、聚碳酸酯、聚酯、石蜡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氟树脂、酰亚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呋喃树脂及其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比使A∶B的重量比范围在80∶20至0.1∶99.9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含硅的交联颗粒具有5nm至50μm的平均直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通过烘焙包含所述含硅的交联颗粒和(C)碳或通过加热被碳化的有机材料的化合物获得。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是碳表面涂覆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通过热化学气相沉积来碳表面涂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通过包含以下的工艺来碳表面涂覆:将所述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与碳或通过加热被碳化的有机材料混合,以及在惰性气体中或在真空中在300℃至1500℃下烘焙所获得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未经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0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