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接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4264.9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D·多纳尔;C·哈默;A·克拉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茵豪森机械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00 | 分类号: | H01H9/00;H01F29/04;H02H7/05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赵科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一种用于在可调式变压器的线圈抽头之间进行无中断换接的分接开关。
背景技术
DE2021575公开了一种分接开关,其对于每个相具有总共四个真空开关管。在两个负载支路中每一个中分别设置有作为主触点的真空开关管以及作为电阻接点的与转换电阻串联的另一真空开关管。
在从当前的线圈抽头n到预选的新的线圈抽头n+1的无中断的负载换接时,首先断开切断侧的主触点,然后接受侧的电阻接点闭合,从而受到转换电阻限制的补偿电流在两个级n和n+1之间流动。在迄今闭合的切断侧的电阻接点断开之后,接受侧的主触点闭合,从而所有负载电流从新的线圈抽头n+1流向负载线路;换接结束。
代替传统的用于负载换接的机械触点的在这个已知的分接开关以及大量类似的已知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真空开关管具有一系列优点:由于触点本身封装在真空中,所以可以实现高的换流容量。此外,封装的严密密封的触点不会导致分接开关中包围其的隔离油由于触点烧损而蒙上烟炱或被弄脏。此外,真空开关管在此能作为非常紧凑的部件使用,其需要很小的占用空间并且还只需要相对小的操纵力。
但是,对于这样的具有真空开关管的已知分接开关用于调节大功率变压器的各种应用情形,要求直至100kV以及甚至更高的高的耐冲击电压强度。
大小主要由可调式变压器以及各个抽头级之间线圈部分的构造决定的这样的不期望的冲击电压一方面是由于雷电击中电网而产生的雷电冲击电压。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由于在要调节的电网中不可预见的接通电冲所导致的操作冲击电压。
在分接开关的耐冲击电压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短暂的级短接或对陶瓷的不期望的击穿或在负载电流不流经的负载支路中相关真空开关管的蒸汽屏蔽,这不仅导致长期损伤,而且一般是不希望的。
DE2357209A和DE2604344A已经公开了为了克服高的冲击电压负荷,在负载支路之间设置保护放电间隙或设置依赖于电压的电阻或甚至设置这二者;但是这些措施在多种情形下是不够的,并且不能消除或不能完全消除有害的冲击电压负荷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电压强度高(也被称为a0强度)的开头所述类型的分接开关。
该任务通过具有所给出的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的分接开关来实现。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对于这两种实施方式都有利的扩展方案。
本发明所基于的一般性思想是:通过每个负载支路中附加的机械开关元件实现负载电流不流经的负载支路与负载换接的电流隔离。
由此,可能出现的冲击电压对于负载电流不流经的负载支路中的真空开关管是无害的,这同样地适用于该支路的用作为主触点的真空开关管以及用作为电阻接点的真空开关管。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于实施例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接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这样的分接开关从线圈抽头n无中断地换接到线圈抽头n+1的开关序列;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接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又示出了该分接开关的开关序列;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后的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接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第一负载支路,用作为主触点的真空开关管MSVa以及与其并联地还有转换电阻Ra和用作为电阻接点的真空开关管TTVa位于第一负载支路中。第二负载支路完全类似地具有真空开关管MSVb以及与其并联地还有另一转换电阻Rb和真空开关管TTVb。该电路到此对应于现有技术。
根据本发明,在两个真空开关管MSVa和TTVa之间的电气连接与负载线路LA之间设置第一机械开关MDCa。完全类似地,在另一负载支路的两个真空开关管MSVb和TTVb之间的电气连接与负载线路之间设置另一机械开关元件MDCb。
这两个机械开关元件MDCa、MDCb被构造为断路开关;它们不用于转换,而是用于激活,即负载电流不流经的负载支路的电流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茵豪森机械制造公司,未经赖茵豪森机械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处理装置与反应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生物聚合物混合凝胶-贮库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