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识别相邻小区的消息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5346.5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柯-池·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8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识别 相邻 小区 消息 | ||
技术背景
已提出或实施各种无线接入技术来使移动站实现与其他移动站的通信或与耦接到有线网络上的有线终端的通信。无线接入技术的实施例包括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定义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由3GPP2定义的CDMA2000(码分多址2000)技术。CDMA2000定义了一种分组交换的无线接入网络,称为HRPD(高速分组数据)无线接入网络。
另一个规定了分组交换无线接入网络的更新的标准是由3GPP制定的长期演进(LTE)标准,其目标是提高UMTS技术。LTE标准也被称为EUTRA(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标准。EUTRA技术被认为是第四代(4G)技术,无线网络运营商正转用该技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种替代的4G无线技术是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动性),通过IEEE 802.16定义。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当移动站处于降低的功耗状态时,移动站确定移动站是否具有最新的相邻小区信息。响应于确定移动站未具有最新的相邻小区信息,移动站从降低的功耗状态转换到较高功耗状态,从而移动站能够接收识别(identifying)相邻小区的信息。
通过下面的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或替代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示出了结合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示例性布置;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执行的过程的消息流程图;以及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站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网络运营商正转用第四代(4G)无线网络。4G无线网络中的一种类型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定义的长期演进(LTE)无线网络。LTE标准也被称为EUTRA(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标准。另一种替代的4G无线技术是通过IEEE 802.16定义的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动性)。
作为转用的一部分,无线网络运营商可部署不同技术的接入网络,以便移动站能够通过不同技术的接入网络中的一个或两个来天衣无缝地(seamlessly)运行。例如,移动站可以从第一种技术的接入网络切换到第二种不同技术的接入网络。替选地,当最初从不同技术的接入网络中开始时,移动站可以执行小区选择。在一个示例中,无线网络运营商既可以运营HRPD(高速分组数据)接入网络,也可以运营EUTRA接入网络。通过由3GPP2制定的CDMA(码分多址)2000标准来定义HRPD。
HRPD是第三代(3G)无线技术的一个实例。3G无线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是由3GPP定义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技术。3G无线技术还有一个实例是由3GPP定义的EDGE(GSM改进型的增强型数据速率)技术。
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无线协议。在随后的讨论中提及了采用HRPD和EUTRA技术的实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其他技术的组合。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从HRPD到EUTRA的转用包括对演进的HRPD(eHRPD)技术的使用。eHRPD无线接入网络能够与EUTRA无线接入网络相互配合。支持eHRPD技术的移动站能够在eHRPD接入网络和EUTRA接入网络间进行切换。另外,支持eHRPD的移动站能够在EUTRA或eHRPD接入网络上执行小区的重新选择。
因此,网络既可以包括HRPD小区也可以包括EUTRA小区,其中HRPD小区包括HRPD接入网络或eHRPD接入网络,并且其中EUTRA小区包括EUTRA接入网络。HRPD小区中的一些可以与EUTRA小区重叠。“小区”是指整个小区、小区扇区、或任意的其他小区部分。
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技术或机制来定义程序,当移动站连接至HRPD接入网络时,移动站遵循该程序以有效地接收关于EUTRA小区的信息。一般地说,提供技术或机制以允许与根据第一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连接的移动站接收消息,该消息包含根据不同的第二无线技术的相邻小区的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电网络有限公司,未经北电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5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