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处理方法和水处理混凝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5751.7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大井康裕;多田景二郎;阿部幸雄;饭塚毅;北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C02F1/44;C02F1/52;C02F1/56;C08G8/00;C08G8/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香丹;张永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方法 混凝剂 | ||
1.一种水处理方法,其包括在被处理水中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处理工序、以及将该混凝处理工序的混凝处理水进行膜分离处理的膜分离处理工序,其特征在于,
该混凝剂,由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的碱溶液形成。
2.一种水处理方法,其包括在被处理水中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处理工序、以及将该混凝处理工序的混凝处理水进行膜分离处理的膜分离处理工序,其特征在于,
该混凝剂是通过下述反应获得的酚醛树脂的碱溶液: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酚类和醛类发生反应,在所得到的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的碱溶液中添加醛类,然后,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的熔点为130~22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膜分离处理工序是逆渗透膜分离处理工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上述酚类和醛类发生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是含有3重量%以上的酚类双核体且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酚醛树脂,并且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酚类双核体的含量低于3重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为624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0重量%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为超过624且在1200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0重量%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是5000~5000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5重量%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凝处理工序,是在被处理水中添加上述混凝剂后添加无机混凝剂的工序。
11.一种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由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的碱溶液形成。
12.一种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处理混凝剂是由通过下述反应获得的酚醛树脂的碱溶液形成: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酚类和醛类发生反应,在所得到的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的碱溶液中添加醛类,然后,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的熔点为130~22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上述酚类和醛类发生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是含有3重量%以上的酚类双核体且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酚醛树脂,并且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酚类双核体的含量低于3重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为624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0重量%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上述甲阶酚醛树脂型的二次反应所得到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为超过624且在1200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0重量%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1、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是5000~5000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处理混凝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熔点为130~220℃的酚醛树脂中,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是15重量%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57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电镀添加剂的监视
- 下一篇:可切换焦点的镜头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