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5840.1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河原裕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F15/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矩 变换 器用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定装置,特别是配置在转矩变换器的前盖与涡轮机之间的空间,且用于机械方式连接两者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转矩变换器大多设置有直接从前盖向涡轮机传递转矩所需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具有能够与前盖摩擦连接的活塞、固定在活塞上的传动板、被传动板支撑的多个扭转弹簧、通过多个扭转弹簧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在活塞上的从动盘。从动盘被固定在涡轮机上。
活塞轴向位于前盖与涡轮机之间的空间,并利用轴向两侧的油压差能够轴向移动。而且,当环状地设置于活塞外周部上的摩擦片按压前盖平坦的摩擦面,前盖的转矩则传递至锁定装置。
在这里,通过锁定装置传递转矩时,为了吸收并降低从发动机输入的转矩变动,需要扭转弹簧的低刚性化及扭转角度的广角化。为达到所述目的,专利文献1已经提出了分别在外周部与内周部上配置扭转弹簧,且通过中间部件连接外周侧扭转弹簧与内周侧扭转弹簧的装置。
专利文献
特开2001-82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依据专利文献1所表示的锁定装置,外周侧的扭转弹簧与内周侧的扭转弹簧通过中间部件能够串联起作用。而且,在内周侧的扭转弹簧中,两个螺旋弹簧配置成能够串联起作用。因此,减振器的扭转角度变大。
但是,近几年,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低油耗,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减振器的扭转角度来实现低刚性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锁定装置中减振器的扭转角度,实现减振器特性的低刚性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转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为,配置在转矩变换器的前盖与涡轮机之间的空间用于机械方式连接前盖与涡轮机的装置,其包括活塞、传动板、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浮动部件、从动盘、多个内周侧弹性部件及中间部件。活塞能够与前盖相连。从动板与活塞相连。转矩从传动板输入至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浮动部件能够与从动板进行相对旋转,且使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串联起来发挥作用。从动盘与涡轮机相连。多个内周侧弹性部件配置在外周侧弹性部件的内周侧,向从动盘传递转矩。中间部件可与传动板及从动盘进行相对旋转,且从外周侧弹性部件向内周侧弹性部件传递转矩。
在这里,一旦活塞与前盖相连,来自发动机的转矩则从前盖传递至活塞,进而传递至传动板。该传递至传动板的转矩,通过中间部件从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传递至多个内周侧弹性部件,进而通过从动盘传递至涡轮机。
在这里,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与内周侧弹性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发挥串联作用。而且,多个外周侧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两个部件,通过浮动部件起串联作用。特别是,在圆周方向的距离更长的外周侧中,由于使弹性部件起串联作用,可进一步扩大减震器的扭转角度,可实现低刚性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转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装置中,浮动部件被设置成覆盖外周侧弹性部件的外周部。
在这里,可通过浮动部件防止外周侧弹性部件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飞出。而且,外周侧弹性部件伸缩时,虽然外周侧弹性部件的外周部与浮动部件的内周面滑接,但由于浮动部件在圆周方向上可自由移动,因此,两者的滑接阻力变小,且可降低磁滞扭矩。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转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装置中,浮动部件,在轴向上配置在活塞与外周侧弹性部件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进一步扩大锁定装置中减振器的扭转角度,实现减振器特性的低刚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转矩变换器局部剖面图;
图2为所述锁定装置的局部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采用了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转矩变换器1局部剖面图。图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图的右侧配置有变速箱(图中未示出)。图2为锁定装置的局部正面图。图2中省略了作为弹性部件的扭转弹簧。另外,图1所示O-O为转矩变换器及锁定装置的旋转轴线。
[转矩变换器的整体结构]
转矩变换器1是从发动机侧的曲轴(图中未示出)向变速箱的输入轴传递转矩所需的装置,由被固定在输入侧部件上的前盖2、三种叶轮(叶轮3、涡轮机4、定子5)而成的转矩变换器主体6、锁定装置7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5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