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和风力的能源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5994.0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杰森·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森·曹 |
主分类号: | H02P9/04 | 分类号: | H02P9/04;F03D9/00;F02G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风力 能源 转换器 | ||
1.一种用以转换风力和太阳能能源以供与电力发电机使用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风力发电的子系统,其包括:
一组风车扇叶,其作为承受风力而产生机械的动力;和
一支第一传动杆,其在风车扇叶和发电机之间机械地连结,作为传送该生产出的机械动力到该电力发电机;
一个太阳能动力的子系统,其包括:
一个太阳能收集器,其作为接收太阳能而产生热能;
一个热能机械引擎,其连接该太阳能收集器,以供转换太阳能源成机械动力;和
一支第二传动杆,其机械地连结该热能机械引擎;和
一个互连的子系统,其作为可分离式地连结该第二传动杆和该第一传动杆,以供将该等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动力的子系统所生产出的机械动力结合,来传输至该电力发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动力子系统的该热能机械引擎包括一个外部燃烧发动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部燃烧发动机包括一套一具或更多具的斯特林发动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收集器包括一具或更多具从下列群组选出定的聚焦器:抛物线聚光反射器,抛物线聚光槽,复合抛物线聚光槽(CPCs),真空日光集热管和菲涅尔透镜聚光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力发电的子系统包括一风挡结构,其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一传动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挡结构包括一对弧圆柱形构件,其对称地放置在该风车扇叶的周围之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挡变流结架构进一步包括各在一个对应弧圆柱形构件的外部边缘角度安装的一对导流器风向定向板,作为引导风吹向该风车扇叶的一所欲范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互连子系统包括一套滑轮组和一条或更多条的V型传动带,以供选择地结合该组滑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互连子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电力风车扇叶,其用以当由一控制信号激活时移动该组滑轮的一选定者,藉此在该组滑轮上方使V型传动带缩紧,以将该第二传动杆与该第一传动杆连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组件,其用以响应环境条件而产生控制信号来激活该电力马达。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环境条件包括风的条件和太阳的条件中之一项或多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个环境条件包括在该热能机械引擎内部或在太阳能收集器里的一温度条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组件包括一具或多具温度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能机械引擎包括热区和冷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动力子系统包括一个封闭回路流通系统,其用以循环热能传送流体流经该热能机械引擎的热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回路流通系统包括用以容纳该热能传送流体一个流体储存槽,和一个旋转帮浦,其用以抽取该个流体储存槽内的该热能传送流体流经第一个输送管到一个被加热的热源,随后流经第二个输送管到该热能机械引擎的热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动力子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循环系统,其用以循环冷却媒体以保持该热能机械引擎之冷区的一个低温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动力子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太阳追踪组件,其用以获得太阳光线的测量值并,且用以基于所获得的测量值导引该太阳能收集器到与该太阳光线相关联之一希望的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力发电的子系统包括一个垂直轴心涡轮机或者一个水平轴心涡轮机。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动力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连结到该太阳能收集器之一组的一或更多个太阳能面板,其用以产生额外电力以使风力或者太阳能动力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耗电设备有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森·曹,未经杰森·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59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动力能量转换系统
- 下一篇:立式冷却壁、高炉及高炉的运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