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052.4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盧真焕;郑熙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津豪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F25C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制冰机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是包括过滤部和制冰部的净水器,其中,上述过滤部具有至少一个净水过滤器,以对所导入的水进行过滤,上述制冰部则可制造冰。
这种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制冰部设有蒸发器,在其中冷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并产生冰流。设置在现有技术的带制冰机的净水器中的蒸发器无法使用蒸发器的所有面来制造冰,而仅能使用一侧面来制造冰。因此,无法使用除了蒸发器的一侧面之外的其它侧面来制造冰,从而使带制冰机的净水器的能效变差。
同时,在现有技术的带制冰机的净水器中,制冰部中制造出的冰会落到储水的冷水容器中,以对冷水容器中储存的水进行冷却。但是,当使用制冰部中制造出的冰来对储存在冷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冷却时,冰要分开制造,以对储存在冷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冷却。因此,也会使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能效变差。
发明的公开
技术问题
通过认识到在现有技术的带制冰机的净水器中存在的至少任意一个需求或是问题,从而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使用单一蒸发器来同时进行制冰和对水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消除单独制冰来对水进行冷却的必要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方面在于增加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能效。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与用以实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的实施例相关的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可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基本上被构造成通过使储存在冷水容器中的水在冷水容器与蒸发器之间循环,从而对储存在冷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包括:制冰部,该制冰部具有蒸发器并制造冰;以及循环冷却部,该循环冷却部构造成使储存在冷水容器中的水循环至上述蒸发器,从而通过与在上述蒸发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对储存在上述冷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冷却。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制冰部可具有:与制冷系统相连的上述蒸发器,上述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中流动;多个制冰构件,这些制冰构件与上述蒸发器相连,上述制冷剂在上述制冰构件中流动,以便制造冰;以及储冰隔间,在上述储冰隔间中储存有在上述制冰构件中制造出的冰。
此外,上述循环冷却部可具有:上述冷水容器,水被导入并储存在上述冷水容器中;泵,该泵与上述冷水容器相连;以及流动管道,该流动管道的一侧与上述泵相连,另一侧则与上述冷水容器相连,上述流动管道穿过上述蒸发器,并与之接触,从而在上述流动管道中流动的水与在上述蒸发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同时,可在上述流动管道上设置阀,从而当热的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和上述制冰构件中流动时防止水流动,以使在设于上述制冰部的上述制冰构件中制造出的冰落下。
此外,可在上述蒸发器上设置支承板,并可将上述流动管道设置在上述支承板上。
上述流动管道可形成在上述支承板上,以具有Z字形。
上述制冰部还可具有托盘构件,水设置在上述托盘构件,并将制冰构件沉入到水中,以制造冰。
可将水从净水容器供应至上述托盘构件,在上述净水容器中储存有通过使水流过至少一个净水过滤器而得以过滤的水。
可将储存在上述冷水容器内的上述水供应至上述托盘构件。
此外,托盘构件可具有主托盘构件和与上述主托盘构件相连的副托盘构件。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从而能实现使用单一蒸发器来同时进行制冰和对水进行冷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需要单独制冰来对水进行冷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需要单独制冰,从而能增加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能效。
附图简介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一实施例的图,也就是示出了流动管道穿过制冰部的蒸发器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情况的图,也就是示出了制造冰的图;以及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情况的图,也就是示出了冰落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上面描述的特征,下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带有制冰机的净水器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津豪威株式会社,未经熊津豪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