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脱模器致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187.0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A·K·斯特瑞;J·M·莱特费尔德;S·F·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拉克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33/44;B29C45/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脱模 器致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制机,更具体地涉及通常用在模制机中的脱模器机构。本发明特别涉及具有用于选择性增大的脱模力的器件的电气操作的脱模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模制机中,可塑性变形的待模制材料形成于由匹配的模具部段所限定的空腔内并被允许固化成在从模腔移除材料时材料将不可接受地变形的状态。固化的材料形成在与匹配的模具部段分离时从机器中移除的模制物品。然而,由于物品通常将粘附于模具部段中的一个,通常提供脱模销,这些脱模销与模腔连通并连接到包括匹配的模具部段的模具组件内的可动脱模器构件。脱模销的运动对于从模具部段中移除模制物品是有效的,从而确保完全移除这些模制物品。可动构件通常是可平移的并包括至脱模销的连接件以使脱模销在脱模销的自由端与模腔表面齐平的缩回位置与自由端突出到模腔内的前进位置之间运动。
已知使用电气操作的致动器来操作模制机的脱模装置。特别是,已知使用具有运动转换器的转动电机来实现脱模器构件的直线运动。已知具有相对较大的内部深度与总横截面积之比或诸如螺纹的表面特征的物品的脱模通常会需要较大的脱模力以从所谓的模芯中分离出模制物品。然而,增大由电驱动的脱模装置所施加的最大力以适应这种物品的脱模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这是由于电气部件和运动转换器的尺寸或在马达与脱模器构件之间插设加力装置所造成的。鉴于这种限制,有必要使施加于脱模器构件上的力增大,但没有已知构造的昂贵的附随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致动脱模装置的改进的设备,其中补充的力选择性地与由主电气操作的致动器施加的力组合施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致动脱模装置的改进的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液压操作的致动器与由电气操作的致动器驱动的脱模器构件配合。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应从附图及其下述说明中变得更清楚。
根据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致动模制机的脱模装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致动器、至少一个第二致动器以及选择器,第一致动器包括电气操作的装置并接合成使脱模器元件前进到模腔内并使脱模器元件从模腔缩回,至少一个第二致动器包括流体操作的装置,该流体操作的装置用于补充施加到脱模器元件以使模制物品与匹配的模具构件分离的力,而选择器用于控制第二致动器的操作以选择性地操作第二致动器,从而当脱模器元件沿与模腔内的模制物品接触的方向运动时补充由第一致动器施加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动力操作的脱模器机构的注模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用于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补充致动器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用于控制图1的机器和脱模器机构的操作以选择性操作补充脱模致动器的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发明,应当描述如为注模机所实施的较佳实施例。可设想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诸如但不限于吹模机的其它模制机。
参见图1,注模机10包括夹持组件12和注射单元14。对于注塑机,通常呈颗粒和/或粉末形式的原料经由料斗18引入塑化单元16。塑化单元包括通常由外部加热元件20围绕的筒部60和未示出的内部材料工作螺杆。当原料通过加热和材料工作的组合而塑化时,塑化的材料朝筒60的出口端前进,使内部螺杆从夹持组件12移置。一旦期望量的材料已经被塑化,工作螺杆在筒部60内前进以推动材料经由筒部60的出口端进入模具组件25的空腔13内。模具组件25包括由可动板26支承的匹配的模具构件22和由固定(静止)板28支承的匹配的模具构件24。匹配的模具构件22和24的模制表面形成空腔13。夹持组件12在将材料注射到空腔13内的过程中及之后保持匹配的模具构件22和24,直至注射的材料充分固化成并非以不可接受的变形方式移除为止。然后,可动板26缩回,使匹配的模具构件22与匹配的模具构件24分离以允许模制物品从模制表面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拉克龙有限公司,未经米拉克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