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446.X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尚贵;石津竹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2;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卷绕组和电池罐;
该卷绕组是将具有正极复合材料层的薄片状的正极和具有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薄片状的负极隔着隔板进行卷绕,形成为具有平坦部和与此平坦部的两侧部连接的圆弧状部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组;
该电池罐按将上述卷绕组浸渍在电解液中的状态收纳该卷绕组,具备与上述薄片状的正极连接的正极外部端子和与上述薄片状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外部端子;
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与上述正极相比配置在卷绕组的内周侧;
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与上述正极相比配置在上述卷绕组的外周侧;
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及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端部、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不配置在上述卷绕组的上述圆弧部的区域内,而是配置在上述卷绕组的平坦部的区域内;
在上述正极复合材料层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配置了对上述正极复合材料层的整个面进行覆盖的上述负极复合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的上述卷起开始端部与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端部,按在上述平坦部的表里方向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负极的上述卷起开始端部和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按在上述平坦部的表里方向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的平坦部具有以厚度方向的中心轴为边界被进行了分离的上半平坦部和下半平坦部,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端部及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配置在上述上半平坦部及上述下半平坦部的一方的内周侧,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端部及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配置在配置了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端部及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的上述上半平坦部及上述下半平坦部的上述一方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组中的最内周的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侧部分,按与最外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卷绕组中的最内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侧部分,按与最外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组中的最内周的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侧部分,按与最外周的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及上述最外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卷绕组中的最内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侧部分,按与最外周的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及最外周的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侧部分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6.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卷绕组,该卷绕组是将薄片层一边在两端部折回成大致圆弧状一边卷绕,在中央部将上下2个外面和与上述各外面相向的2个内面做成了平坦面的卷绕组;该薄片层是使薄片状的正极、薄片状的负极及薄片状的隔板重叠了的薄片层;该正极是将正极复合材料层配置在金属集电体的两面上,并从卷起开始端部到卷起结束端部配置了上述正极复合材料层的正极;该负极是将负极复合材料层配置在金属集电体的两面上,并从卷起开始端部到卷起结束端部配置了上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负极;该隔板夹设在上述正极与负极之间;
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与上述正极相比配置在卷绕组的内周侧;
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与上述正极相比配置在上述卷绕组的外周侧;
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端部及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配置在与上述平坦面对应的位置;
上述负极的卷起开始端部,与上述正极的卷起开始端部相比靠上述卷绕组的卷绕中心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正极复合材料层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配置了对上述正极复合材料层的整个面进行覆盖的上述负极复合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的上述卷起开始端部和上述正极的卷起结束端部,按在上述中央部的表里方向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负极的上述卷起开始端部和上述负极的卷起结束端部,按在上述中央部的表里方向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4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式温度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用MOCVD技术制备功能梯度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