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向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7283.7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丸育生;相川清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耦合器,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利用高频信号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设备等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定向耦合器,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的定向耦合器。该定向耦合器是通过层叠形成有线圈状导体及地导体的多个介质层而构成。设有2个线圈状导体。一个线圈状导体构成主线路,另一个线圈状导体构成副线路。主线路与副线路相互电磁耦合。此外,地导体从层叠方向挟持线圈状导体。向地导体施加接地电位。在上述定向耦合器中,若将信号输入至主线路,则从副线路输出具有与该信号的功率成正比的功率的信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1揭示的定向耦合器中,具有以下问题:即,主线路与副线路的耦合度随着输入主线路的信号的频率升高而升高(亦即,耦合度特性不平坦)。因此,即使向主线路输入相同功率的信号,若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动,则从副线路输出的信号的功率也会发生变动。因此,在与副线路相连接的IC中,需要具有根据信号的频率来修正信号的功率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2370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coupling degree characteristics)接近平坦。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定向耦合器是用于规定频带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端子至第4端子;主线路,该主线路连接在上述第1端子与上述第2端子之间;第1副线路,该第1副线路连接在上述第3端子与上述第4端子之间,且与上述主线路电磁耦合;以及第1低通滤波器,该第1低通滤波器连接在上述第3端子与上述第1副线路之间,具有在上述规定频带中衰减量随着频率升高而增加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能使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接近平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表示不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现有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及隔离特性的曲线。
图3是表示不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现有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及低通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特性的曲线。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及隔离特性的曲线。
图5是第1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5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6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第6实施方式及第7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第6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第7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8实施方式及第9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6是第7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不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现有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及隔离特性的曲线。
图18是表示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特性及隔离特性的曲线。
图19是第9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第10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第11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2是第11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第12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4是第12实施方式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
C1、C2、C3 电容器
L1、L2、L3 线圈
LPF 1、LPF2、LPF3 低通滤波器
M 主线路
S 副线路
R、R1~R3 终端电阻
b1~b21 通孔导体
10a~10l 定向耦合器
12a~12l 层叠体
14a~14h 外部电极
16a~16q 绝缘体层
18a、18b、20a、20b、24a~24d、32a~32d 线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7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