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珀耳帖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7459.9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里谷丰;山下干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珀耳帖 装置 冷却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珀耳帖(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来根据空气中的水分生成冷凝水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前述技术中,Peltier装置使放电电极冷却,以根据空气中的水分在该放电电极上生成冷凝水。经由放电电极向冷凝水施加高电压,由此通过冷凝水的静电雾化生成带电微粒子水。带电微粒子水包括基团,并且通常大小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带电微粒子水有时被称为小水滴或纳米级雾状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特开2006-2662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前述技术中,降压型斩波器(降压斩波器)电路用作用于使Peltier装置冷却的控制电路。该降压型斩波器电路通过其内的切换装置(例如,场效应晶体管)的振荡来输出用以使Peltier装置冷却的电压。然而,该切换装置连续振荡,由此输出具有如图3所示的波形的电压。因此,该切换装置的切换频率变得越高,则越连续地向Peltier装置供给电力,由此Peltier装置的温度上升率将增大。
另外,当为了降低温度上升率而增大切换速度时,来自降压型斩波器电路的输出电压内的噪声成分将增加,并且这可能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并且目的是提供如下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其中,该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能够降低Peltier装置的温度上升率,并且降低针对Peltier装置的输出电压内的噪声。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珀耳帖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包括:切换装置;电感电容滤波器即LC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珀耳帖装置之间,其中,所述电感电容滤波器对来自所述切换装置的输出进行平滑化;放大器电路,用于放大来自所述电感电容滤波器的输出;以及切换装置控制电路,用于基于来自所述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的电平对所述切换装置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放大器电路延迟和放大来自所述电感电容滤波器的输出,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感电容滤波器的输出的最大电平达到所述切换装置控制电路使所述切换装置进入断开状态的电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可以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其中,该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在其冷却期间可以降低Peltier装置的温度上升率,并且可以降低针对Peltier装置的输出电压内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2示出在图1所示的冷却控制电路中所生成的间歇振荡的波形。
图3示出在传统的冷却控制电路中所生成的连续振荡的波形。
图4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eltier装置的冷却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4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eltier装置1的冷却控制电路10的静电雾化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Peltier装置1包括:一对P沟道半导体1a和N沟道半导体1b;连接部1c,其分别与P沟道半导体1a和N沟道半导体1b的吸热侧电连接;散热用的导电构件1d和1d,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分别与P沟道半导体1a和N沟道半导体1b的放热侧相连接;以及引线1e和1e,其与导电构件1d和1d相连接。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放电电极7以突出方式设置在连接部1c上。
在静电雾化器中,设置有壳体8。壳体8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底部具有底壁8a的筒状。在底壁8a中,形成有通孔8b。将导电构件1d和1d插入通孔8b内并固定至壳体8。因此,放电电极7容纳于壳体8内。
壳体8的与设置有底壁8a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处,以面向放电电极7的方式支持电极9。电极9形成为中央具有放电孔12的环形。电极9接地。
各引线1e电连接至电线。电线连接至冷却控制电路10。冷却控制电路10包括电源(未示出)。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高电压供给器11连接至电线。高电压供给器11向放电电极7施加高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7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块、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 下一篇:刀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