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输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8574.8 | 申请日: | 201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1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典行;圷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K6/26;B60K6/448;B60L11/12;B60L11/14;B60L15/02;B60W10/08;B60W10/113;H02K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输出 装置 | ||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具备内燃机、电动机以及具有与所述内燃机连接的2个变速轴的变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具备:定子,其用于产生旋转磁场;第1转子,其具有多个磁极部并在径向上与所述定子相对;以及第2转子,其具有多个软磁性部并设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第1转子之间,该电动机构成为在所述定子的旋转磁场速度、所述第1转子的旋转速度与所述第2转子的旋转速度之间保持预定的共线关系的同时进行旋转,
所述第1转子与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任意一方连接,
所述第2转子与驱动轴连接,
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另一方变速轴不经由所述电动机而将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转子具有磁极列,该磁极列由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预定多个的所述磁极部构成,并被配置为邻接的各2个所述磁极具有互不相同的极性,
所述定子具有电枢列,该电枢列被配置为与所述磁极列相对,并通过多个电枢中产生的预定多个的电枢磁极,与所述磁极列之间产生沿所述预定方向移动的旋转磁场,
所述第2转子具有软磁性部列,该软磁性部列由相互间隔而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排列的预定多个的所述软磁性部构成,并被配置为位于所述磁极列与所述电枢列之间,
沿着所述预定方向的预定区间中的所述电枢磁极的数量、所述磁极的数量与所述软磁性部的数量之比被设定为1∶m∶(1+m)/2,其中m≠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输出装置具有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反馈控制部,其在第1相与第2相相互垂直的垂直二相坐标上,针对每相进行控制,以减小待提供给所述电动机的目标电流与提供给所述电动机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并输出对所述电动机施加的各相电压的指令值;以及
非干涉控制部,其在所述垂直二相坐标上,利用所述目标电流或所述实际电流的所述第1相的分量来校正所述反馈控制部所输出的所述第2相的指令值,并且,利用所述目标电流或所述实际电流的所述第2相的分量来校正所述反馈控制部所输出的所述第1相的指令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输出装置具有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反馈控制部,其在第1相与第2相相互垂直的垂直二相坐标上,针对每相进行控制,以减小待提供给所述电动机的目标电流与提供给所述电动机的实际电流之间的偏差,并输出对所述电动机施加的各相电压的指令值;以及
非干涉控制部,其在所述垂直二相坐标上,利用所述目标电流或所述实际电流的所述第1相的分量来校正所述反馈控制部所输出的所述第2相的指令值,并且,利用所述目标电流或所述实际电流的所述第2相的分量来校正所述反馈控制部所输出的所述第1相的指令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使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对所述定子供电,以增大正转方向的旋转磁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使所述电动机进行再生的情况下,使所述定子作用反转方向的发电用等效转矩,以减小旋转磁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任意一方经由第1连接单元与所述内燃机连接,
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另一方变速轴经由第2连接单元与所述内燃机连接,
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能选择性地与所述内燃机联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变速轴中的任意一方是第1主轴,
在所述第1主轴的所述内燃机侧的周围相对旋转自如地配置有第2主轴,该第2主轴比所述第1主轴短且构成为中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输出装置还具备第1中间轴,
在所述第1中间轴上安装有第1从动惰轮,该第1从动惰轮与安装于所述第2主轴的第1驱动惰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85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酶突变体
- 下一篇:制造挤出主体反应器的方法